《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多少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以拼搏奋斗铸就中华之脊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作为未来的希望之花,我们应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作为青少年,有许多正处于迷茫阶段,而“我们为什么要自强不息”这个问题答案不明便是他们迷茫混沌的根本原因之一。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自强不息助力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悬梁刺股耳熟能详,闻鸡起舞人尽皆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哪能有卓越的成就?
自强不息,作为我们中华之传统精神,除了在个人方面的价值体现,还铸就了国家的脊梁。范仲淹年轻时非常贫困,为了发奋读书与好友蜗居在长白山僧舍,每天只吃一碗凉粥凝成的块,办着难以下咽的野菜,往复三年,终于功成名就,造福百姓,以行动实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央央历史上,这样为国奋斗、为民请命的君子忠臣不计其数,正是因为他们自强不息,才会铸就中华之脊梁,在最危难的时候推动中华民族努力走下去、生生不息。
那青少年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何为自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老子》给出的答案,“自胜”简而言之,便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便不断的挑战与突破自己。唐朝高适自幼有读书障碍,阅读写字对他来说极为困难,他清醒地认识并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日复一日刻苦读书练字,请来村中学童为他领读,终于在不懈努力下,写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千古名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努力奋斗,战胜自己,便是做到自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
在自强的路上,总有一些荆棘会阻碍我们,我们会受伤,想放弃,所以我们需要有爬起来的动力,这个时候,我们曾经立下的志向的光芒便鼓舞着我们。人贵立志,有了志向,我们自强奋斗的目标才更加明确,不至于走了岔路,失了方向,最后南辕北辙,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立长志,立大志,为自己的自强之路铸造志向这一灯塔。
除了“自强”,我们还应“不息”。“不息”本意为不停止,所以当我们向自强不息努力迈进时,持之以恒便是我们前进的长久之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说努力突破是勇渡重洋的船的话,那么坚持便是因风而起的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打的都是持久战,若是没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与韧性,那么哪里会有苦尽甘来的成功?所以,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毅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君子自强不息,同学仍需勉励!让我们以青春之歌锻炼自强之品德,坚韧之毅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