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做创意的小白肤浅思考,只做记录

上周沙龙分享了内容运营的知识,在座的基本是做内容运营的小伙伴,他们都是做点子的,其实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总是会有新鲜感的点子迸发出来。44页幻灯片我大概分享了2个小时,有思考有讨论的节点,全程很有气氛。只应一句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大家都理解彼此的点。不得不说我还是蛮合适做广告狗。之前也是想读中国传媒的广告学的硕士,但是呢大多人基本上逃不过“父亲的经济实力与母亲的生活智慧共同决定子女这辈子的天花板”这条死咒。 ​​​​好了,我觉得我还是说说我创意思考吧,拿点干货出来。

首先做创意的人要想要错,要不合逻辑。

 无聊的广告千篇一律,有趣的软文一百万一篇。做出这些文案的人他们就需要天马行空,要不拘一格,经验是种优势,却也是种障碍。因为现在在文案爆棚,信息爆炸的今天,按常理出牌=无奈完成任务。扎眼球的文案才可以脱颖未出。开脑洞这件事,看的人觉得有趣好玩,创作者却常常痛苦不已——要知道,每一个脑洞亮灯的瞬间,都由千万灵感枯竭的时刻铺垫而来。

洞察各类群体特质直戳当代人笑点、泪点、痛点

如果只有脑洞,用户对于精准软文的反馈或许仅仅停留在惊叹,很难走心。为了更好引发更多人的情感共鸣,要对各类人群进行洞察,并尽可能真实复现。比如,GQ的软文曾以各种人群为切入点:略带直男属性的大龄男青年,当代女性,系统外的人,花钱如流水的00后,马路杀手,边缘青年,北上广租房一族,深度快手用户等等。通过洞察各种人物群体的特质,再戏剧化地表达这些特质,让人们迅速能找到共鸣点,从而转发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这类朋友。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叫周佳东的古灵精怪,带上个人品牌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时代,让话语权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权利,你方唱罢我登场,语不惊人死不休;新媒体时代,充满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

基于一切前提是热爱和付出

因为热爱想做,因为热爱想做得更好,能去忍受很多前行路上的困难,所以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和实现自我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