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上进心”与“自律行动派”之间相差一个拖延症,如果想要华丽转身,首先要解决拖延症问题。
那么,先让我用一幅图来说明拖延症的本质。
在《三体》这本著名科幻著作的最后章节,外星球用一个“二向箔”将整个太阳系从三维空间变成了二维,所有人都变成了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画像,无人逃出,只有乘坐“超光速飞船”的两人成功逃出。而他们逃出的关键是他们乘坐的是一艘“超光速飞船”,因此超越了太阳系的逃逸速度,也就是光速。所以说,只有在“动力”大于“阻力”的时候,即宇宙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大于太阳系的逃逸速度的时候,才能逃亡成功,否则就无法避免从三维世界跌落到二维世界的命运。
同样的道理也可用于运载火箭升空的基本原理。当运载火箭受到的推力比受到的地心引力要大的时候,它才可能飞向太空,脱离地面;相反,如果它受到的推力小于地心引力,它就无法飞离地面。
这个道理与改变拖延症是一样的。所以,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做一件事的阻力大于动力。
一般来说,在我们做一件事时,会出现两种情形。
情形1:阻力>动力,这时就会出现拖延症。
情形2:阻力<动力,这时我们的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Part1——哪些事情可被称作是“阻力”呢?
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四种。
1、信心不足:当我们在面对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时,很可能会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或者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足够大的时候,阻力就形成了。
“信心不足”的解药是:思考难点并思考克服难点的各种可能。
我原本打算在6月做一个“发现你的天赋之旅”的线下分享活动,但却一拖再拖,把时间从6月拖到了7月。直到有天仔细想了想在这件事上犯“拖延症”的原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我对“会不会有足够的人来参加活动”这件事有着担忧。这种担忧让我不愿开始,并给自己找了很多不必马上开始的理由。然而,当我意识到“信心不足”是做这件事真正难点的时候,我思考的目标就变成了“如何能让大家踊跃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线下活动?”。随后我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精彩,二是要能写出非常有吸引力的文案。在想明白要用这两个方法去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后,前进的路径就变得明朗清晰起来,我不再想要拖延,我想要迅速的解决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拖延症的发作,因为拖延症大多都是“潜意识”里的拖延。而这种潜意识的拖延症要么是因为这个目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动力不足),要么是因为实现目标的路径异常艰难(即阻力太大),于是我们就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拖延”这样一种应对方案。
2、分心冲动:每天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诸多干扰,有些是被动干扰,比如微信忽然响了,于是你拿起手机去看。有些是主动干扰,正工作着忽然想喝一瓶可乐,于是就下楼去买可乐了。这些都是造成不断分心的原因,而一个个小小的分心累积起来就会带来拖延的结果。
“分心冲动”的解药是“番茄时间工作法”。
什么是“番茄时间工作法”呢?
“番茄时间工作法”是对付“分心冲动”的有效方法。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应的APP(如:Forest)或微信小程序。使用它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你要完成的工作,然后设定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作为你的工作时间。当时间到了后,你可以充分休息5分钟,完全放下工作。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一个25分钟的聚焦工作时间就是一个“番茄钟”,而这个番茄钟如果一旦设定是不可被打破的,你不能在这个25分钟的番茄钟里去刷微信朋友圈,也不能跑出去买可乐,当然如果你的老板找你,那只好打破咯。我的番茄钟时长一般都设定在半小时或1小时,写作时的番茄钟一般都很长,因为灵感一旦启动,常会在写完一篇文章后才想要休息。
3、易得性低:我曾经办过两次健身中心的年卡,然而每次该去健身前都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然后就会一拖再拖,从周二拖到周三,周三拖到周五,然后又从周五拖到下周一,究其原因就是做这件事的“易得性太低”。
“易得性太低”是什么意思呢?它说的是这些健身中心离我家或工作场所都不够近,所以阻力很大,于是拖延症爆发。但有一次,我办了健身年卡而拖延症却并未发作,原因是我选了一个与公司在同一座楼里的健身中心。于是,我每天中午11:30去健身40分钟,之后快速吃饭,然后就能直接回到楼上公司继续上班了。
“易得性低”的解药是:尽量给自己创造易得性高的环境与条件。
所以我现在的对付运动“拖延症”、提高“易得性”的方法是:在家里完成大部分的运动,为此我买了一台跑步机,一个瑜伽垫和一对小哑铃,然后每天跟着KEEP进行有氧、无氧或瑜伽训练。
4、缺乏及时反馈:一项任务总能被拆解成多个步骤与小任务,如果能在每个小步骤或小任务完成时得到及时反馈,那后面的任务就会完成的比较顺利。
“缺乏及时反馈”的解药是:由老板、同伴或自己提供阶段性的及时反馈。
如果是以减肥为目的,运动的效果往往并非立竿见影,因此每次运动前很容易就会产生“明天再运动吧,今天有点累”的拖延症想法。那么,给自己及时反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是这样做的:将自己的睡眠状况与皮肤状况设定为每天评估运动效果的指标。只要当天睡眠足够好、皮肤持续不长痘,我就将其认定为运动的正向反馈。因此,即使运动了一个月体重也没减轻,我也不很在意,那是因为我获得了自己认可的“正面及时反馈”。
Part2——哪些事情可被当做是“动力”呢?
首先,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动力的三个主要类型。
根据《驱动力》这本书,我们知道驱动力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来自于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比如饿了就要去找食物、渴了就会去找水的驱动力。第二种是外在驱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这是来自于一个古老故事的说法,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面前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所以如果想要激励一个人,要么给出外在的激励,要么给出外部的惩罚。第三种是内在驱动力,即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
一般来讲,第二种外在驱动力的方法是有效的,但却非常低效。只有第三种,也就是内在驱动力才是真正高效且正向的。
那么,第三种驱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与书里的建议,一共有三种来源。
1、自主的制定计划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让任务执行者自主的制定任务完成的计划。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他的积极性。比如:书中说到,企业家冈瑟让员工自主决定上班的时间和地点反而大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我的运动计划就是自发制定的,具体是:每天运动,一次晨起瑜伽,大致17-25分钟;一次晚间运动,可以是瑜伽,也可以是有氧,或者是无氧。到底选择哪一种训练方式会根据我当天的身体状态决定,而究竟选择哪一个瑜伽练习或哪部分肌肉的无氧训练也是由我自己决定。而这一切都是自主制定计划的表现,而我也通过自主制定计划获得了很高的“动力值”。
2、赋予意义
“赋予意义”是李笑来特别喜欢运用的方法。
他说当年为了进新东方教书,要考TOEFL/GRE,要背2万个单词。这一听就是苦差事。刚开始我也这样觉得:靠,这哪儿是人干的事儿啊?!然后,我就花了一个下午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事儿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呢?很快我就想到一个。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元钱,这一想就很爽啊!原来我计划刚开始先每天被50个单词适应一段时间呢,想到这一层,马上决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赚上5000元!这一转眼都是许多许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是代理,一天赚上5000元人民币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到了第二个月,我觉得很不过瘾,于是开始每天赚1万元人民币,试了试,觉得也不是太难么!
从他的真实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赋予意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动积极性,增加动力的方法。
3、设定真心想要的美好愿景
当一个愿景和未来是你真心想要的,而不是别人要求你,或是主流价值观指导你的,你就会充满了将它变为现实的强大动力。
正如圣雄甘地所说:“我们要将理性变为现实。”说的就是要有美好的愿景,然后在努力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动力十足。
这也是我非常爱用的方法。
我不爱运动,除了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但这些运动受场地制约极大。同时,我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知道自己必须通过运动去维持身材并得到更好的身材;然而因为运动的阻力很大,所以以前的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的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常在脑海中勾勒自己通过健身后获得的完美身材,以及穿着漂亮衣服后的完美效果。我给自己设定了拍摄一套比基尼写真的中期目标。我还幻想20年后,老同学老朋友看到我身材依旧如故时啧啧称赞的样子。通过生动的描绘以及充分的想象未来的完美愿景,每一次的运动就变成了通向美好愿景的阶梯。而持续的运动也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改变,比如睡眠更好、作息更有规律、精神更饱满、皮肤也更好。这一切又奖励了我再次给予更多更加持续的投入。最近,我又将这个“运动的美好愿景”再次拓展了一下,给自己描绘了一个在今年变身为“运动小达人”的美好愿景。这个美好愿景包括:去学习几个特别喜欢的运动方式,然后间歇性练习,从而保持运动的高频率以及多样性,比如击剑、拳击、壁球等。然后通过把这些新的运动尝试发在朋友圈,获得好友们的正向反馈,然后更加投入去做,慢慢从“不爱运动的人”变身成“运动小达人”。
当不断增加动力,且不断消除或减少阻力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件事的完成不再像以前那样艰难了,我们也不再那么想要拖延了。
所以说,如果想要顺利按时的完成某项任务,我给出的方法是:一面降低阻力,一面提升动力。在“双管齐下”的作用后,拖延症自然能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