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纪的人发动了战争,为什么让年轻的小伙子们去送死。”
在台词不多的《敦刻尔克》里,开着民船去救援士兵的老人讲出的这番话,在汉斯季默浓墨重彩的配乐里平静划出,却是一记重锤。
相比于诺兰以往影片里的复杂结构,《敦刻尔克》已经收敛不少,但这位“结构天才”依然用多线叙事打造了一个完全异于经典战争电影模式的时空世界。
这个关乎三十几万人、三段时空的一场大撤退,在看似集体英雄主义的团队行为之下,每一个个人所做出的微小而伟大的努力,未尝不是一首首穿梭在流弹之中、流淌在海浪之下、回荡在云层之上的士兵之歌。
诺兰选取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个在二战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撤退行动,用陆、海、空三段线索的平行叙事呈现了那些在撤退中处在不同境况下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联合起来形成的巨大力量。
而在漫长的电影史上,我们还曾见证过无数个生动的士兵身影。飞火流萤,他们或在为攻下一个阵地而冲锋、或在为保存实力而计划撤退。战争是大人物们的野心和残忍游戏,对于每一个被迫走进战争之苦的血肉士兵,怕是只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所期待的,只是完整无缺的活着,返乡。
这些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去全面解构任何一场战争实况,而是分别选取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观察每一场战役里的士兵。
1. 《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战争背后的体制牺牲品
库布里克在1957年拍了这部关于一战的反战电影,并且很巧妙的将战争的残酷从战场之上转移到战争背后的黑暗体制。
片名的“光荣之路”也一度被认为是反讽之说。一名下士、两名二等兵,阴差阳错的被押上刑场,将军为了仕途的晋升、名誉的保全,三个底层士兵无端被军事法庭裁以“在敌人面前表现懦弱”的荒唐罪名。
在战场上他们是被调配的棋子,在战场下,仍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操控,完全无辜的他们就这样被处以死刑,死于残忍战争背后的体制罪恶,如蝼蚁般。
在乎这些士兵的、一直为他们辩护的只有和他们一起在前线上战斗过的Dax上校,在面对军事法庭的不公裁决时,Dax上校说:“我曾数次羞于作为人类的一员,这将是一次。”
2.《全金属外壳》
Full Metal Jacket
被剥去的人格
还是库布里克,《光荣之路》以即将返回前线的士兵众生相作结,《全金属外壳》则以入伍前正在被剃发的一个个士兵特写开场,而紧接下来的一段充斥着粗口的军中训话注定这个开头会在影史上留名。一位教官以近乎嘶吼式的喊叫肆意辱骂这些新兵战士,这些粗口包含着强烈的人身攻击、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以及种族歧视。
即使是这样,这个荒诞的开场一开始也并不会让我们害怕或不适,相反倒是有一种美式滑稽感。
直到在毕业前夕,一个胖士兵终于忍受不了因体能不达标拖后腿而遭到的无休止辱骂和同袍的排挤,选择杀死了教官和自己。此时,我们才意识到这并非一场游戏。真正的战争还没开始,一个年轻士兵就已经死在了新兵训练营的血泊里。在高压非人的环境里,一个士兵的人格已被剥去。
3.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无法估量的战争创伤
一个士兵在战争中所经历的创伤,常人无法估量。因为长期陷于伊拉克战争的高度紧张战斗状态中,导致比利·林恩和他的战友们在回国后,即使身处和平状态之下,依旧对于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情形表现出不适,他们在每一次未知状态下被人突然触碰时作出的极度夸张的本能防御反应、在中场表演的彩排中被舞台烟火严重吓到。
战争中流尽鲜血,和平里寸步难行。
比利·林恩因为一次对战友的救援而成为美国英雄,被邀请回国做一场橄榄球赛事的中场表演,嘉奖他的战功。而他被大肆褒奖的英勇战斗的那一天,是他“这辈子最惨的一天”。最好的班长兼战友在那一天死去,自己也险些丧命。
一些调查表明许多长期服刑的人从监狱中出来之后,无法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秩序、节奏、交际规律或丛林法则,然后,一些人又故意作案,选择重返监狱,因为在那里,他们才能获取集体生活的“安全感”。
比利·林恩最终选择了重返伊拉克战场,那里炮火连天,但对于一个伤痕累累的士兵来说,却是一个比家乡“安全”的地方。
4.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回不去的地方
导演选择的电影核心表达不同,观众所得到的观感体验就会差之千里。同样都是取得战功后短暂归乡,李安讲的是一个士兵从战场回到家中后所意识到的自我战争创伤,压抑、悲伤却又无奈。
而丘赫莱依让一个士兵在回家旅途中经历了友情、爱情和亲情,尽管最终回到家与母亲的相见只有几分钟,但观者在遗憾之余,还是能够感受到士兵阿辽沙一路上所给予和被给予的温情。
《士兵之歌》用倒叙的手法,在开始的旁白里念道:
“这是一条通往城里的小路,
那些离开村庄的人和返回家乡的人,
都要经过这条小路。
她并没有在等待任何人,
她的儿子,阿辽沙,
已经永远不可能从战场上回来了。
他被埋葬在远离祖国的异乡。
在那座不知名的村庄里,
陌生的人们在他的墓碑前献花。
他们称他为一个俄罗斯士兵,一个英雄,一个解放者。
可对于母亲来说,他只是一个儿子,
她了解他的一切,
从他出生的那天到他奔赴前线的那一天。”
无论是比利·林恩还是阿辽沙,他们最终都返回了战场。从此,父亲、儿子、丈夫,统一称为“士兵”。这些士兵,他们从离开家的那天起,就再也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