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直接拿来用,“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乍一听,确实是那么回事,很有道理。但是再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家确实是讲爱的地方,没有爱也不是个家;但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吗?在家只讲爱就不讲道理吗?
先看孔子与弟子的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对待同事、领导、客户甚至陌生人,都是和颜悦色,恭恭敬敬;而回到家里,都是大呼小叫、趾高气扬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知道都是家人,家里有爱,血浓于水;无论怎么样,都会包容、谅解。说的更直白一些,给家人使脸色,甚至得罪了父母或家里其他人,伤害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可以一次次不计代价对最亲的人发难;但伤害次数多了,爱也就越来越少了。而如果出门在外,为人处世要是到处发难,那么就会到处碰壁、争吵甚至打架,毕竟谁也不惯着谁;所以发难的代价太大了,大家都会有着一些尊重彼此的社交规矩。
反过来,大多数父母也总以爱孩子的名义来强加干涉孩子的学习、工作、感情、自由;因为爱,所以管,没有隐私,没有空间,没有道理。这样的爱,就是对的吗?相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问题,家里有爱还不够,还是要讲道理。多年的亲情,了解了彼此的脾气秉性,知道了做事风格;那么就要互相理解,避开或者少谈容易引起冲突的敏感话题,而是要给彼此更多的付出与关心。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家的基础就是有爱,有感情,夫妻之情,兄弟姐妹之爱,婆媳关系,父母与子女之血浓于水;但是也要有边界,讲道理,找到彼此对话的基准线,哪些可以谈,哪些少谈,哪些不谈。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何沟通才是有效的?找到如何让彼此相处更舒服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的。能在一起生活舒适,那么可以不远离;如果在一起别扭与争执更多,哪怕在一个城市,也可以分开居住,毕竟成年人都是要独立生活。思念与关怀大于别扭与争执,那么即使不在身边,也是充满了爱。
如何相处才更舒服?除了保持适当的距离之外,还在于彼此除了年龄和年代的代沟之外,也在于彼此的认知与目标早已不同;父母的要求很传统也很简单,但是子女有更多的想法,能否达成一致还在于彼此的期望目标的差距大小。对家庭生活目标的追求,也是要家人坐下来一起思考、分析,摆事实、讲道理,看趋势、谋发展,而不是简简单单用爱来做决策;当然这些因人而异,因家而已,没有标准答案。
家有爱,但是,爱太满,都很累,也会腻,就像给一颗小树苗浇水,一直浇水就会淹死它;爱太少,就淡了,也会没。所以,家里既是讲爱的地方,也是讲道理的地方,家和万事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