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台湾可没有什么牛肉面。
在早期台湾农业社会里,牛是农家人耕种上的“工作伙伴”。为了感念牛的辛劳与付出,于是台湾的本省人有了不吃牛肉的认知,这种风俗据说直到现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而现在台湾超有名的“川味红烧牛肉面”,不是传统的沿袭,却是另起一行的饮食记忆。
49年的“大江大海”时期,不少人远离故土,漂泊于对岸。思乡的情绪,在第一口的食之无味后被唤醒。
经不住味蕾的持久抗议,一些四川老兵们开始拿起台湾当地的食材,检索着脑中的菜谱,尝试着做出记忆中的料理。
一大勺辣豆瓣酱浇上红烧汤头,撬开军用罐头里的大块牛肉,简单的搭配满足着一时对家乡的口腹之欲。
几十年过去,这一碗牛肉面做工被不断改善,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台湾美食。
后来,很多台湾人也曾奔赴四川,试图去寻找传说中最正宗的川味红烧牛肉面,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毕竟,台湾牛肉面虽是脱胎于四川牛肉面,却在台湾被尝试出了另一种配方。
联想之前的甜、咸豆腐脑,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无论是食材的选用还是口味,各地都有专属的滋味。南橘北枳,不同的又岂止在咸淡之间。
时至今日,牛肉面已然成为前往台湾必尝的美食之一。
永康牛肉面最早不过是永康公园旁的小牛肉面摊,因面店老板用自家调配的浓郁豆瓣酱搭配熬煮汤头,豪迈的大块牛肉再加上口感宜人的面条,竟成为街头巷尾厝边相传的美味牛肉面。一晃50年过去,成为台湾人气最高的牛肉面店之一。
距离国民党中央党部不远的林东芳牛肉面,店面极小不显眼,但一到用餐时间就会人潮涌现,大排长龙。
作为牛肉面榜单上的常胜将军,林东芳牛肉面的特色是以中药制成的汤头,相比永康牛肉面,味道要清淡许多,喝起来鲜美醇厚,很有老台北的韵味。
相比之下,桃源街牛肉面就没有上面说的两家牛肉面馆那么容易找到。
桃源街牛肉面也称无招牌牛肉面(因为真的没有招牌), 在一条满是牛肉面馆的街上。
据说是因为以前台风招牌被吹掉了,老板也只是做熟客生意,就没想着再做个新的招牌。虽然店不好找,但总是吸引着源源不断的食客前来品鉴,受多位老饕和明星推荐过,还上过《康熙来了》哟。
在每个台湾人心里,都有一家"最好吃"的牛肉面,它们也许是名声大噪的面馆,用料上的精益求精,不变的美味体验,店面几近成为旅游观光场所;也许又只是些没有招牌的临家小店,它们从没有登上媒体评选的美食榜单,却十年如一日的满足着街坊四邻的口腹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