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
8月中旬,淇滨小学2.6班班主任秦爱云在学校的红叶李树上发现了类似于蚕的茧一类的东西,不过在这些椭圆形的白色茧上剪出了几个洞,上下各有一个洞,左右也有洞,通过洞,发现里面有一个黑不溜秋的椭圆形的一个蛹。 秦老师很好奇,于是顺手拿手机录了一段这样的小视频,传到她们班级群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很新鲜的事情。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她和她们班对此感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小分队,开展起这一项目化学习。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在行动(一) : 百度搜索,阅读先行。
秦老师带着小分队队员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 百度资料的解释是这样的:
用来防治美国白蛾幼虫。
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在一年繁殖三代,取食桑树、白蜡、臭椿、法桐、榆树等上百种树木,使树叶变成网状,甚至全部吃光,不仅影响树木生长,还极大地影响绿化景观。
将繁育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钉在树上,通过人工释放补充自然界天敌数量的不足,以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消灭美国白蛾。
防治原理:
人们利用柞蚕蛹来繁育周氏啮小蜂,接种的小蜂将卵产在柞蚕蛹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柞蚕蛹体内营养物质进行自身发育,通过实验室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使小蜂的羽化期与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和蛹期相吻合,并在小蜂出蜂前2-3天将柞蚕蛹钉在树上。
小蜂羽化后飞出去,寻找美国白蛾、柳毒蛾等害虫的蛹产卵寄生,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周氏啮小蜂1毫米左右,每个柞蚕蛹可出蜂约5000头,对美国白蛾有很强大的杀伤力,但是它无蜂针不会攻击人。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在行动(二):专家揭秘
淇滨小学2.6班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项目化学习(PBL)小组为了深入验证这一现象,8月18日下午5:00,淇滨小学2.6班的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小分队来到淇河边淇河诗苑这一段地方,特意请来淇滨区园林处的赵欣欣老师和靳老师,现场讲解柞蚕蛹大战美国白蛾的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原理。园林处的专家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地给探究小分队队员讲解、答疑。同学们大开眼界,收获了丰富的以虫治虫的生物防知识,理解了寄主、寄生、羽化、天敌、蛹……很多新鲜词语,同学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环保的重要性。这真是一堂生动而难忘的课啊!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探究小分队在行动(三):我是生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科普宣传员
延伸学习:
在大自然当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是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灾害?
田鼠——蛇
天牛幼虫——肿腿蜂
鹿——狼
最终成果展示:
1.科普小作文
2.编童话故事
比如“森林卫士"大战美国白蛾。
3.动画视频(定格动画制作)。
周氏啮小蜂树木保卫战。
4.图片展示。
5.绘本故事。
撰稿人 秦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