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教育长者隔空对话十二问

飓风第一问:如何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朱永新:

第一:要有健康的体魄。要坚持体育锻炼:跑步、打乒乓球、洗冷水澡、走路。

第二:休息很重要。要保证睡眠,不熬夜,及时充电。

第三:要张弛有道。工作累了,可以看一些文学作品、童书调节自己,转换一下思维。

飓风第二问:年轻人该怎样把握机会、创造机会?

朱永新:

第一:要有梦。朱永新教授年轻的时候就有梦想,梦想当作家、诗人,并且在高中的时候就坚持写作、投稿,虽然那时失败比成功多。

第二:有目标。等朱永新教授上了大学时,他就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要好好学习,以期成为一个好教师。所以他在大学里就疯狂的读书、写读书笔记、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第三:热爱这个职业。因为热爱,才会不知疲倦的努力。

第四: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准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来正是因为大量的积累,才使他获得了留任大学教师的机会。

飓风第三问: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朱永新:

第一:朱永新教授的困难: 在大学工作时,他已经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被学校安排去教教育学,而且学校不再支持他搞心理学研究,他只能自费研究心理学,因为喜爱心理学,所以不得不同时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

第二:朱永新教授的解决办法:

1.化遭遇为机遇。本来擅长心理学,却被安排教教育学,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他却没有退缩,在教好教育学的同时,继续潜心研究心理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努力,他居然找到了这两个领域的契合点,成为了这两个领域的大家。正如他所说,如果没有这个遭遇,也许就没有新教育。

2.找到工作的结合点。有矛盾时要妥善的处理好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做好教育学这项本职工作,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3.扎扎实实从当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三心二意。

4.困难就像是一块石头,将它背在身上,它是包袱;放在脚下,它就是阶梯。把包袱变成阶梯,是生活的艺术。遇到困难要坦然面对,要乐观,要笑着面对问题。

飓风第四问:如何管理时间?

朱永新:

第一: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学会使用二八原则。要用80%的时间去完成20%重要的事情。有计划心里才有底,才能够抵制住诱惑。

第二:要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做一件件小的事情,累积起来就会做成很多事情。

第三:要学会时间分析法。通过记录时间,我们会发现一天当中哪些时间被浪费了。看手机、看电视用了多少时间,反思时间的利用会让我们更高效。

飓风第五问:如何选择干什么事情?

朱永新:

要去先做好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同时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要做好准备,因为时间已过,它就变成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了。不重要的事情选择后做或者不做。

飓风第六问:教师如何选择阅读方式?

朱永新:

第一:重视最基础的阅读,读纸质的经典的作品。

第二:专业阅读需要沉心静气,需要整块的时间用心阅读。

第三:手机阅读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应该用零碎的时间去读。

飓风第七问: 给初学写作的老师的建议?

朱永新:

第一:  要先写起来。写作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不要抄书,不要东拼西凑,这不是写作。

第三:学会记录生活,学会写教育叙事。

第四,学习专业写作。例如教育案例研究,记录某一时间段的主体式的写作,像日记、叙事、事例、读书笔记等等写作有多种方式。

第五,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乐在其中,享受写作的乐趣。

飓风第八问:朱教授的书为什么畅销?如何写出畅销书?

朱永新:

第一:看一本书能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

第二:心里要有明确的读者。写作的过程就是和读者心灵对话的过程,容易产生的共鸣。

飓风第九问:有哪些工作可以推进职业认同?

朱永新:

第一:要认真努力的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生命传奇。

第二: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原型,找一个目标,找一个榜样,让自己努力的成为那个人。

第三:勇敢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不要把困难当成包袱,要当成阶梯,困难不一定是坏事情,面对它,接受它,挑战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要学会用三种语言去书写。用家乡的方言、用中国语言、用世界语言去书写,要有胸怀世界的大格局,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教师的眼里不仅仅有分数,还应该有环境、战争、人类的命运。

飓风第十问:新教育怎样才算成功?一线教师做新教育的阻力是什么?有什么建议?

朱永新:

第一:当新教育的理念、方法、课程成为中国大部分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在追寻,都在遵守,都在使用的时候,让新教育变成中国教育的时候,即使梦想成真的时候。

第二:未来中国教育成功了,新教育才是真的成功。

第三:重视新教育的生命教育课程,因为生命和健康是最重要的。

第四:教师认同新教育,研发新课程,靠课程站住,好的课程可以很好的推进新教育。

飓风第十一问: 教师,校长,局长对教育的职责有何不同?

朱永新:

第一:教师的天命在教室。教师要全身心的把新教育的课程上好,把新教育的理念在教室里活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第二:校长要把每个教师的潜能激发出来,让每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师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新教育在一个个校园里活出来,让每个教师成为学校的主角,校长作为导演。

第三:教育局的局长要把校长和教师撬动起来。把区域内的教育生态改善起来。做好搭台者,做好总导演,为每个校长每个教师搭建理想的舞台。清楚的明白什么是好教育,清楚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不追求分数,不惧怕考试。要发现新教育、执行新教育、坚守新教育,深入的把新教育课程、理念、文化、项目完全落地。

飓风第十二问:朱永新教授人生的几个阶段?

朱永新:

第一:上大学之前。朱教授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老师。他从小在乡村求学,中学毕业后,做过各种杂工,做过翻砂工、搬运工、会计、棉花检验员、秘书等多种工作。在此期间他怀揣梦想,梦想成为作家、诗人,并为之付出了努力。

第二:上大学期间。在大学期间,朱教授拥有理想。开始了有目的的疯狂的阅读。阅读了大量书籍,做了大量笔记,这些积累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积累使他获得了去上海进修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说有梦想才会走得更远,不断追寻梦想,结合工作调整研究方向,不断成长。

第三:在大学工作期间,他在做好教育学这项本职工作之后,同时在心理学领域辛勤耕耘,建立了中国大学校园中第一个心理咨询室,参加了国家心理学教材的编著。

第四:做新教育。做新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理想的召唤:凝聚人才。实时新教育种子教师计划,从全国各地召唤优秀教师。

第二个阶段。课程的研发。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新教育种子教师们研发了丰富多彩的新教育课程,这些课程让新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个阶段。文化的整合。让新教育适合未来的发展,不断地开放成长,突破自我。

朱教授说他只是新教育的发起人,而广大新教育教师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我认为他们都是一群伟大的人,他们在为中国的教育探路,不计得失,辛勤付出,乐在其中。朱永新教授是新教育的精神导师,而广大新教育教师是新教育的践行者,他们还给了教育本来的面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教育并不新,它只是真正的教育的回归。随着新教育人的努力,新教育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必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这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了信心与联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