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几个词,一句话,说:“毕业”总跟“绝望”连在一起。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什么的,原来在一定的情景下真的会有这样的想法。
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整个世界的洪水猛兽都扑面而来,社会上的大公司、小公司瞅准了这批新鲜的、新出炉的廉价劳动力。
渐渐地我们发现现实离我们构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忙碌了很久,却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进步,也看不见账户的数字,不知道都干了什么,偶尔被人问起来:“瞎忙”。
时间充裕,精力旺盛,成本低廉,成为可随时召唤的对象,还有很多人美其名曰地给你传授心得:要多做事情,要努力,要加班,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你的勤奋,你才会有进步,才能博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什么“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什么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如果你要是偷一点懒,好像触犯了道德一样,对不起全世界。
好像所有的事情,人生的重大选择都要在二十几岁这个年纪做好,我们都太着急,急着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偏偏欲望有太多,急着想得到一切。
殊不知,在一出生我们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物质不仅仅是物质,更是一种精神支撑,也是一种资源,在起跑的时候就跟被别人家的孩子甩开了几条街,你却想在短时间内华丽转身,一蹴而就,这样事件发生的概率简直小的可怜。
但在充满机遇的今天,确实有很多人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刻意练习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像马云、刘强东、董明珠这样的人出身并不是多么显赫,读的大学和专业并不是多么一流,却做了不一样的事情。
或许在这样的今天,我们该偶尔地停一停、想一想,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不想要的,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要动脑筋打造我们的不可替代性,不辜负青春,有丰富的回忆,而不是枯燥、日复一日地为别人工作。
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未来的执行者大部分应该是机器,去做有创造性的事情。
即使你不得已做着不想做的事情,干着不想干的工作,服务着不想面对的客户,没关系,不要紧,只要你还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一颗躁动的心,为有价值的事情准备着。
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不要让你的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说实话,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能记住的并且一直在用的,不知道有没有10%,而且有一半都是落后的,过时的,毕业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开始,不必卯足了劲去寻找跟自己对口的专业。
好玩儿的东西这么多,你或许可以有选择地去试试,高考的时候,我们不懂,我们无知,大学的时候,我们没有勇气和毅力去调剂专业,也没有条件和精力拿到双学位,可以现在毕业了,你可以去试试,去试错,找到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
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要有想法,有个性,有脾气,有血有肉,可以偶尔任性、偶尔冲动,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变的更有趣,更有意思,难道不是吗?
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去创造,创造你觉得对的,有意义的,去遇见,遇见更多的可能性;去寻找,寻找更多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