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学习最便利和成本最低的途径,被许多人所青睐。
然而,真正认真思考和选择阅读内容的人却并不多。
英文中有句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意指你的身体状况取决于你的饮食。同理,我们也可以说:“You are what you read”,你的大脑和思想取决于你阅读的内容。
我们的身体吸收的营养和热量来自所摄入的食物,如果胡吃海喝、不讲营养搭配,自然不会有好身材和健康。
同样,我们的大脑和思想也来自所输入的信息和知识,如果不加选择地阅读,只会大大降低我们的认知效率。
一直以来,有人觉得读古代小说可以学习到权谋之术,这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
但万维钢老师却提出:“看小说不如看历史,看历史又不如看科学论文。”他进一步解释说,从历史典故里琢磨权谋效率太低,而且还不科学。
实际上,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权力,并且对于如何取得权力,已经有了不少科学结论。读这些论文,岂不是比看几十本历史小说,慢慢去理解和整理要强得多?
果然是学术界的精英,读书的方法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
不过,这个方法对于普通人适用吗?会不会太难?除了获取知识,读论文还有什么用?
我细细想了一下,起码有三个理由可以证明读科学论文是值得尝试的。
首先,读科学论文能获得最前沿的信息。
论文是科研人员花了大量研究经费、呕心沥血写出的杰作,它们代表的是各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突破。
比起小说和历史书籍,论文提供的信息更前沿、更靠谱。
古典老师就曾说过,知识分为一二三四手信息,只有找到并阅读一手信息,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和价值。
在他看来,第一手知识是知识的源头,比如学术论文;
第二手知识只是忠实转述第一手信息,如一些科普类内容;
而第三、四手知识,如市场常见的畅销书、鸡汤文,虽然容易理解,有些还能提供情绪价值,但距离专业性、可信度已经很远了。
其次,读科学论文能提升思维能力。
写论文要提出新观点,要以实验数据为证,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对锻炼批判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科学论文注重论证的逻辑性,与普通写作的天马行空截然不同。
前者被称作说理写作,后者则为创意写作。
莫言读川端康成的《雪国》,他的感受是仿佛“被心仪的姑娘摸了一下”,充满想象力与情感。
而说理写作就难以带来这样的体验。阅读论文,我们见到的是严谨的观点、客观的论述与可靠的论据,而不是华丽的辞藻或精彩的情节。
科学论文要求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问题,用逻辑的力量剖析事理。
多读论文,我们的思想会逐渐变得敏锐、严谨且有条理。我们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构建论证,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
用清华大学教授刘军强的在其教写论文的《写作是一门手艺》一书中说的:
论文写得好,别人能够骂你是个王八蛋,但你却可以论证他才是王八蛋。
最后,读科学论文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也许有人会不理解,我们能从学术味十足的论文写作中借鉴到什么呢?
答案是:当然是写作技巧了。
吴军老师曾提到过他在霍普金斯大学读书时,写的论文常被导师打回来,理由是故事讲得还不够吸引人,需要换一个角度来解释。
导师解释说,绝大部分科技论文,除了作者和审稿人,就没有什么人读,如果写得不好,读的人会更少。
所以论文就应该像讲故事、写小说一样,要写得吸引人,牵着读者走。
比如,有一篇诺贝尔奖的获奖论文,内容是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篇幅不到一页半A4纸,但写得非常巧妙。
文章开头设计了悬念,放出几个烟雾弹让读者充满疑惑,然后在作者的带领下,读者拨开层层迷雾,最终由作者揭晓答案。
没想到吧,科学论文居然也能写得这么引人入胜,不亚于一篇优秀的悬疑小说。
如此精益求精的写作要求,难道不值得普通写作者学习吗?
写在最后
读科学论文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途径。
它不仅能让我们获取最前沿的信息,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以,建议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小众但高效的阅读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