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红衣女子,正是霞姑。
毛驴队从山上下来,穿过大路,径直朝姥坞嘴这条路上走来。
李大湖确认霞姑要过来后,转身离开村口。他不想让霞姑看到他站在这里,还以为是特意来迎接她的,她会问,你咋晓得我要来?你咋晓得就这时候到?他没法回答,因为他自己也不明白,鬼使神差就来到村口,还是避开这个话题为好。
村里的大祠堂,现在是最热闹的地方,来领米的群众进进出出,互相招呼着,打趣着,有的口中还哼着小调。特务连连长王有福,在指挥战士们为群众分粮。分粮的工具,是木制的巴斗,用起来比枰还方便,一人一斗,一斗20斤,干净利落。李大湖进来,看到王有福便问,上午放出去多少?王有福说,我只记了个大概,估计有两百担,准确的数字,你还是问刘文书吧。
厢房里,大队部文书刘文算盘打得噼哩啪啦,不时停下来记上一笔。抬头见李大湖进来,忙说:“大队长,三天发出去三千多担了,是不是该停下来?”
“还剩多少?”
“还剩一千八百多担,留着做部队的军粮吧。”
“用不着留这么多,存粮于民,老百姓家里有粮,部队就有粮。”
“说的也是。但是,多少也得留一点吧。”
“明天再放一天,看看还剩多少。”
正说着,霞姑进了祠堂,看到王有福,叫一声“王连长 ,忙着呢。”
“哟!嫂子来了!”
王有福故意一惊一咋的,霞姑被弄了个大红脸,举起粉拳,佯怒着迎面打过来。王有福一猫腰,泥鳅一样溜进厢房,嘻笑着叫道:“大队长,来客人了。”
外面两人的对话,李大湖听得明明白白,见王有福进来,瞪了他一眼,随即站起身来。
“霞姑来啦,快进来坐。”
“大、大队长。”本来是要叫大湖哥的,被王有福那么一闹,霞姑反而不好意思了。
“大队长,我也是来讨粮的。”霞姑想掩饰刚才的失态,连忙说正事。
“应该,应该,项山是个大山村,山里更容易闹春荒。”
“我是来为我们银屏山游击队讨粮的。”
“银屏山游击队?有多少人?”
这是个新情况,李大湖还是第一次听说,就想问清楚。
霞姑告诉他,游击队原来是在董家山那边,是她舅舅董绍堂拉起来的,成员包括从江南陆续回来的原巢南游击队失散人员,董家山和任家山村的民兵。队伍现在转到仙人洞一带活动,并和项家山的民兵合并,组建成新的银屏山游击队。董绍堂作为党组织负责人,要集中精力抓组织建设,就把游击队的指挥权交给了霞姑。由于有上次打郑旭初缴获的几十支枪,游击队的装备还算说得过去,120多人,有80多支步枪,七八支短枪,此外,人手一把大刀,这都是大刀会时期留下来的。眼下正在搞训练,除了练射击、刺杀外,霞姑还亲自教大家练习刀术。
李大湖听了很满意,上次在太湖山和霞姑告别时,曾要她转告董绍堂,让他们舅甥二人,一个抓党组织,一个抓武装,现在看来,这个格局已经形成。他相信,霞姑是会把这支队伍带好的。
“你打算要多少粮食?”李大湖要先听听霞姑意见。
“给我们10担,行不行?”霞姑试探地说。
李大湖摇摇头。
“那就8担吧。”
李大湖又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