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因为别人和自己都认为自己情商不是太高,有针对性地读过不少论述情商的文章,也听说过很多关于情商的说法,比如智商高的人没朋友,情商高的人没敌人,比如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等等。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有人夸奖谁谁“会说话”“会处世”“人缘好”“情商高”。
经过一系列地教育熏陶,基本认同了普罗大众对情商的认知,那就是所谓“情商高”,就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会说话”。
虽然认同,但对某些在社会上单位里混得八面玲珑人人说好的伙计一些做法一直很是不屑。曾经痛苦地认为,这就是自己情商不高的根源。
昨天,读到了李镇西老师关于情商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没有“情商”,只有善良——有些所谓“成功学”,其实是在培养小人》,感觉说出了我的感觉。
结合阅读李老师的文章,又重新查阅了些其他资料,感觉我们很多人可能把情商庸俗化了,导致更多的人误解了情商这个东西。
关于(Emotional Quotient) 的科学概念 ,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查阅更专业的书籍资料,绝不是简单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简单。
所谓的情商(EQ),通常指的是情绪商数,是与智商相对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两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当时没引起太大的关注,直至1995年一名叫丹尼尔·戈尔曼的科学记者出版了一本名为《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书,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丹尼尔·戈尔曼也被誉为“情商之父”。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指出,情商包含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即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简而言之,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这里面情包括人与人互动的层面的东西,但绝非指谄媚、奉承、巴结、虚伪。
另外,李老师文章中指出,为人处事的基本点应该是善,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当下,很多教人“怎么说话”“如何处世”的书籍和培训,不过是教人如何“讨巧”,培养的是不是情商;很多所谓“会说话”、“会处事”的高情商者,其实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情商。
有些事情,还是应该坚持原则和保持底线,对于错误的事情,最大的尺度就是保持沉默,但绝不违心点赞。
情商不高就不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