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从1823年5月到1831年秋用了8年多的时间,写成了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高度评价这部作品,他说:首先我们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看到一幅描绘俄罗斯社会的诗的图画,并且选取了这社会发展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期。
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文学巨匠辈出的时代,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诗人是普希金,其创作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俄国文学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部长篇诗体小说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俄国贵族青年奥涅金放荡空虚的生活,其中包括奥涅金和诗人连斯基以及达吉雅娜的爱情故事。
后人多认为奥涅金是那个时代社会上的“多余人”,为人放荡不羁,尽管其聪明而有才华,外表迷人,但其内心是自私和空虚的。
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普希金本意是想把奥涅金创作成十二月党人形象,后来因为俄国沙皇的高压统治而不了了之。
奥涅金拒绝了上流社会的传统规范。这个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自小聪明伶俐的可爱青年,虽然“学识渊博,可惜是异端”。
他的“异端”色彩不仅表现在他无师自通于各种社交场合的风流和周旋,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于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过程中:“心不在焉,流露出一副清醒的模样。”
正像诗人所说:“奥涅金患上了不治之症……对人生早已是心灰意冷。”普希金对奥涅金这种从内心深处对上流社会的拒绝充满赞语,称奥涅金“性格超群”“头脑清静,智慧过人”。
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普希金实际上为奥涅金的叛逆性格中注入了俄罗斯的灵魂。在达吉雅娜出现之前,奥涅金的所有行为和感受都没有跳出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模式。
相比之下,当年“拜伦式的英雄”尚能游历四方、傲世独立,公开表述自己强烈的反抗意图,而奥涅金式的俄国“多余人”只能在“专制的废墟上”和“隆冬的季节里”消磨无聊的岁月,与一两个亲近的友人把“古老的风俗习惯”一一加以讨论。
奥涅金虽然处处显得孤傲不逊和与众不同,但他心中的希冀不过是些模糊冲动的幻想,没有什么真正的追求目的和明确的反叛策略,游移不定的奥涅金对渴望真挚爱情的达吉雅娜来说,是无法提供她渴望的激情和精神需求的。
奥涅金的拒绝,恰恰表明他是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在思想和感情上是远远高于他周围的其他贵族青年的。习惯了上流社会的逢场作戏虚情假意,面对达吉雅娜的真挚单纯的爱情,他深深知道自己给予不了达吉雅娜所渴望的纯真爱情,同时也认为达吉雅娜无法满足自己所渴望的理想。
一个没说有目标没有终点的浮云。他虽然傲慢和冷漠,但面对真挚纯洁的达吉雅娜,还是不得不认真对待。
最后,达吉雅娜的拒绝。达吉雅娜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全诗的高潮,为此普希金对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作了精心的铺垫。先是奥涅金的重大变化。在写到奥涅金“出去了”又回来。
“一下了轮船,就闯进舞厅”时,诗人对自己男主角的反叛意志进行了一次直露的讽刺,暗示奥涅金已经在更多更广的人生阅历中不再长进,近乎自暴自弃,甚至准备自甘堕落。
再就是达吉雅娜的变化,奥涅金的冷漠拒绝打碎了她的幻想和狂热。奥涅金走后,达吉雅娜拜访了奥涅金的书房,在这里达吉雅娜发现了奥涅金不为人知的痛苦心灵,她惊奇地发现了奥涅金对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表示欣赏,对什么样的事情表示惊奇,对什么表示认同。
她在这些书上看到了奥涅金“赤裸裸的心”,和他那一类人的共同命运。因此,对奥涅金的这段恋情成为她感情世界的一次洗礼,失恋的伤痛升华为她心灵和精神成长的一笔财富。
当达吉雅娜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里,表现出雍容典雅、超凡脱俗、仪态万方的高贵风范时,谁又知道她内心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和痛苦?
奥涅金之所以狂热地爱上达吉雅娜,一是当所有的希望都破灭,爱情就成了奥涅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二是由于达吉雅娜已经内外兼修,华丽变身为一位卓尔不群、魅力四射的贵妇人;三是由于这时的奥涅金内心空虚,追求贵妇人也是他的贵族习惯。
奥涅金与连斯基在乡下相遇时两人甚为投机,都是新思想的接受者,都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被邻居称为“两个怪人”。
最初彼此感到寂寞乏味,逐渐相互了解谈的火热。后来几乎天天相邀互访,若一日不见便闷闷不乐,无所事事便互为座上客。”让我们不禁为当时社会中两个新青年的惺惺相惜而备感欣慰。
然而奥涅金却因为在拉林家里看到达吉雅娜的痛苦和眼泪而迁怒于连斯基,进而报复。
奥涅金身上体现了贵族阶级的自私心理,正是这种自私心理在稍有不快的情况下便心生嫉恨,将友情抛之脑后,从而报复。
决斗前,奥涅金收到了连斯基的挑战信,他当时内心愧疚,本想去道歉和安慰连斯基,从而化解一场决斗。但是碍于证人扎列茨基在场,放不下虚荣心,因此走上了与连斯基的决斗之路。
诗人不无痛心地说道:趁双手还没有沾上血迹,何不转怒为笑,和好如初,然后握手言欢,友好分离?但上流社会最忌讳耻辱:虚伪而可耻的杀人恶习!
然而一切都没有改变,奥涅金杀死了连斯基,而自己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后选择了离家出走。诗人谴责了丑陋的社会决斗习俗,又痛苦地发现再坚固的友情在受到羞辱后也荡然无存。
看似牢固的友谊在一件小事中化为灰烬,让我们不禁想到在当时社会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牢固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塑造了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用奥涅金的冷漠、怀疑,连斯基的理想主义热情,达吉雅娜的纯洁、孤寂,突出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时迷惘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