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先生说
钩子:拖延、积极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积极拖延.jpg
-
拖延的分类
零拖延者(总是立刻行动),中度拖延者(总是先把任务拖一阵子,再去行动),以及重度拖延者(拖到不得不做)
拖延其实有两种,一种叫做「积极拖延」,另一种叫做「消极拖延」。
-
积极拖延
- 定义:将工作掌控在手中,能够保证不出篓子,适当的拖延
- 好处:
零拖延者欠缺思考;重度拖延者则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表现。只有中度拖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闲暇去检验他们的想法,找到更好的方向,从而做出更好的作品。
正如时间管理专家阿兰·拉金所说:你以为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思考。
理论依据:
2005 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Angela Hsin Chun Chu 和麦吉尔大学教授 Jin Nam Choi,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传统对于拖延的认知,其实是片面的。只有「消极拖延」会对效率造成损害,「积极拖延」不但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反而是有利的。他们认为:积极拖延者并不是真的在「拖延」,他们只是特别喜欢在压力之下工作。换言之,他们享受那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感觉。当手头上的工作紧张、迫切、时效性强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会更加出色、专注,产生的正反馈和快感也会特别强烈
同时,性价比最高因此,当手头上的任务不够紧迫时,他们去完成的动力就会非常低。他们会倾向于先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发呆啦,玩游戏啦,闲逛啦,哪怕这些事情都不重要,也要把任务拉到 deadline —— 只是因为他们喜欢那种「在 deadline 前赶工」的感觉。
- 拖延,本质上是大脑的一种天生缺陷:大脑本来就是喜欢安逸的,不喜欢消耗资源。那么,既然拖延无法避免,为何不与拖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