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多爸爸就起来,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眼睛视力了。
我陪着熟睡的女儿看了两遍“行为偏差”的解说内容,突然想起最近的儿子不再祈求周六晚上和我们一起睡,不再央求妈妈等妹妹睡着后再去陪他一会儿,不再提议爸爸陪他下楼一起踢足球,也不再像前段时间动不动要妈妈给他一个拥抱安慰……也许是他对爸爸妈妈失望了吧!
才发现自己最近因为妹妹的TerribleTwo,而忽略了儿子太多。妹妹再怎么捣乱,妈妈都觉得她小、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而哥哥稍有拖延懈怠都可能会被爸爸妈妈黑脸训斥……因为他的拖延、不好的表现,他喜欢的天文讲座被爸爸责罚不能去、妈妈也没有如约每天给他拥抱、没有继续陪他一起跑步……原来整天喜欢傻笑、一心想着玩具踢球、像是心智未开的儿子,最近变乖了一点,也沉默了一些。突然觉得很难受……这是不是就是孩子成长的阵痛?
凝飞早练晨读20191102家庭教育学习分享——行为偏差
当孩子打人、无理取闹、甚至做出伤害自己过别人的事情时,父母除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行为干预和制止外,更重要的是看看孩子有没有情绪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情绪问题,我们告诉他:“这样不对,不可以这样做”时,一般他就不会继续做。但如果是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这样对他顺则不会有效果,因为他需要很多肢体动作,如丢东西、打人来发泄情绪。
小孩子处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里,会自然想得到父母的疼爱,他明知打人、扔东西回惹父母生气,为什么会屡教不改?特别是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挨打,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不住”呢?一般是孩子有情绪问题的原因居多。
父母该怎么做——这时候,父母首先去检查一下孩子的情绪来源。也就是三个关系的质量: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以及孩子和爸爸的关系。
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有问题,或者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太急躁、太高压、太控制,最容易让孩子积累情绪。当孩子内在情绪太满,无法处理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或者用偏差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负面关注)。
所以,偏差行为解决的关键不在于通过什么样的管教、惩罚的办法让孩子听话,让行为回到正常轨道上,而是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