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四、正出家(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正出家?】
云何叫做正出家呢?
未二、釋
【謂即由此勝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或先受勞策所學尸羅。是名正出家。】
「謂即由此勝善法欲,增上力故」。就是因為這一個人他有這樣殊勝善法的願望,他想要得涅槃想要得解脫得聖道,有這樣高尚的意願。這個高尚的意願不是一般的,是「增上力故」,有強大的力量的這個願望,那麼他就出家了,就是「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拜一個師父受沙彌戒,然後白四羯磨去受比丘戒,比丘戒就是具足戒,可以得涅槃了所以具足戒。「或受勞策所學尸羅」,或者這個時候先受這沙彌戒,「勞策」就是他不怕辛苦勉勵自己,修學聖道去求取涅槃,這樣的意思,得受這沙彌十戒。
未三、結
【是名正出家。】
這叫做出家。
午五、戒律儀(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戒律儀?】
這是第五科,前面正出家是第四科,現在第五科。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什麼叫做戒律儀呢?
未二、釋
【謂彼如是正出家已,安住具戒,堅牢防護,別解律儀,軌則所行皆得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一切所有學處。】
「謂彼如是正出家已」,謂那個人現在正式出家了以後呢,「安住具戒」,這上面說出家是受戒的意思,沒受戒還不算。那麼他受了戒以後就安住在所受的戒法上面「堅牢守護」,堅固地防護所受的「別解」脫「律儀」;「別解律儀」就是一樣一樣的解脫,說「不殺生」就把殺生的苦惱的事情解脫了,「不偷盜」從偷盜的罪過的事情解脫出來,一樣一樣的解脫,這叫「別解律儀」。就堅固地守護戒律,不可以因為有貪心而犯了殺戒、犯了盜戒、犯了淫戒、犯了什麼什麼…,不可以因為瞋心而犯了殺戒、盜戒、淫戒、各式各樣的戒,這樣子。
「軌則所行皆得圓滿」,前面是受戒,另外還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說你供佛有軌則,這侍奉師長也有軌則,你學習佛法、學習經律論也有軌則,乃至到你理髮、沐浴、洗衣服,它都是有軌則的。這些事情都能圓滿、清淨,隨順而不違犯。「於微小罪見大怖畏」,總而言之,受了戒以後,小小的罪過就生大恐怖。哎呀!這樣子能障礙我的聖道,令我不能解脫生死苦,就有這種恐怖心,何況犯大罪。「受學一切所有學處」,師長的教導我能接受,我學習一切所有的這些戒律、戒法。「學處」,就是一切的戒法,一切的軌則都在內。
未三、結
【是名戒律儀。】
這是出家以後戒律儀的事情。
第六個是根律儀。戒法,嚴持戒律,這是第五科。現在第六科根律儀,你出了家以後,這個根律儀這一方面還要注意的。分三科,第一科徵。
午六、根律儀(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根律儀?】
怎麼叫做根律儀呢?
未二、釋 (分二科) 申一、眼根
【謂即依此尸羅律儀,守護正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見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隨好。恐依是處、由不修習眼根律儀防護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故即於彼修律儀行、防護眼根,依於眼根修律儀行。】
這是第二科解釋,解釋裡邊先解釋眼根。
「謂即依此」,「謂」就是說這個人他就根據所受的戒律;這個「尸羅」是印度話、中國話就是戒。根據所受的戒律儀「守護正念」,你要常常的守護這一念心,就是第六意識。你心裡面用你的智慧保護這一念心,不要叫貪瞋痴來污染他,注意這一念心叫它不要貪、不要瞋、不要痴,不要愚痴,不要有種種的過失,要保護這一念心,時時的這樣子注意這一念心叫「守謢正念」。
「修常委念」,這裡邊現成的語言叫做「常委念」,就是「常念」和「委念」這二種念「以念防心」,這個「常念」呢你這個正念要永久的不間斷的要保持住不要失掉叫做「常念」,「委念」就是特別的尊重殷重,就是特別的處處都這樣注意周遍的注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你心裡面都要注意,就是特別周遍詳細的意思叫做「委念」。「以念防心」,用這個常念和委念來保護你這一念心,保護它的安全,不要叫這個貪瞋痴的賊來傷害到它。
「行平等位」,以念防心以後你的心的現象是什麼樣呢?它是平等的。這平等位,什麼叫做「平等位」呢?就是「眼見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隨好」,這就叫做「行平等位」,你這眼看見一切的青黃赤白長短方圓,看見小孩也好看見老太婆也好,看見一切的形象以後「而不取相」,你這心裡面不去執著那個人的相不取那個人的好,這個「相」是大的部位,這個「好」是莊嚴的相的周圍的那個相貌,用「好」來莊嚴那個「相」,所以那個「相」是大的部位,「好」是相的周圍小的部位。你不要去執著它去,不要執著「而不取相不取隨好」。因為你看這個相,如果是特別美好那個貪心就來了,如果是特別醜陋你這個憎惡心就來了,不是貪就是瞋所以心就不平等。現在心平等位不取著,心裡面老是平靜的清淨的,那叫做平等位。
「眼見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隨好。恐依是處,由不修習眼根律儀,防護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為什麼要這樣呢?說是我們受了戒,持戒清淨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這麼多的嚕囌,還要根律儀這件事呢?不是,不是這樣子。「恐依是處」,你受戒持戒清淨是好了,但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遇見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你還是要注意的,「恐」怕你在這個地方,「由不修習眼根律儀」,假設你若不學習、不修習這「眼根」的「律儀」,這眼見色的時候不要有過失這叫做「律儀」,若是你不修習這個眼根律儀的時候,也就是不「防護而住」,你不保護你這眼根的時候,「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你這個眼見色以後你這心就動了,就流出來「漏泄」就流出來貪心,流出來貪愛心,流出來這個憂苦這個憂愁的這種心,這個染污心流出來了,就會有罪過的不善法發生了,會有這種事情的。「故即於彼修律儀行」,所以你受了戒,你出了家受了戒,持戒清淨。你還要修學眼根的律儀,防護眼根,「依於眼根修律儀行」。這個眼根在活動的時候要保護它清淨,不要因此而有過失,還是這件事。
這是眼根。下面是第二科餘根。
申二、餘根
【如是行者,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隨好。恐依是處,由不修習意根律儀,防護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故即於彼修律儀行,防護意根。依於意根,修律儀行。】
「如是行者,耳聞聲已」說是修眼根律儀那個人你還要修耳根,其他的耳鼻舌身意根,你還要修。那麼耳根「耳聞聲」以後、「鼻嗅香」以後、「舌嘗味」以後、「身覺觸」以後、「意了法」以後,你的第六意識來明了一切境界的時候,「而不取相,不取隨好」,也是一樣也不取著所了的這一切境界。
「恐依是處,由不修習意根律儀,防護而住」就恐怕你在這個地方,你不修習意根律儀、耳根律儀、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的律儀。你不修習,你不防護其心而住的話,「其心」就「漏泄所有的貪憂惡不善法」出來了。「故即於彼修律儀行,防護意根,依於意根修律儀行」
未三、結
【是名根律儀。】
這樣意思。前面是第六科根律儀。現在第七科於食知量。分三科,第一科徵。(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