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断舍离机制后,我们如何转变自己的意识,从而实践断舍离
最初的阶段是“舍”,要彻底的筛选物品。
舍的几个阶段
初级阶段:
在实施“舍”的阶段,人们会感到迷茫,已经下决心要扔了,但仍之前又心生怜悯-“或许这东西以后会用到呢?“
人们需要正视这种迷茫,也要想方设法的与这种觉得可惜的想法做斗争,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慢慢的,人们就不会再以可惜为借口,把用不着的东西留着身边了。
中级阶段:
之后,人就能用”把这个东西送给用得上它的人吧“、“这东西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上它”的形式做出明确选择,把它送给用得上它的人。这就是中级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判断的速度会加快,甚至连下决断本身,都会让人觉得前所未有的痛快。
高级阶段:
如此反复下去,身边就会只留下适量的物品。就是让你有”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你能明确所有物品的位置,以及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
实施收纳术,应该从这个阶段之后开始
和物品成为朋友
当人能掌控周围的物品,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定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生活在一起。这样就达到了”断“。
接着人们就要开始精挑细选的工作了,在买东西的时候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的功效能发挥到极致,一直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就会将物品的丢弃成都降到最低。
等到了这个全新的阶段,你身边留下的都是精心筛选的,适量又实用的物品。这样一来,你的居住空间里放着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不收拾的收拾法的最终形态。
换句话说,此时你所有的物品都是有需要的,你也就不需要收纳任何无用的物品了。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目的。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说到底,物品要是不用就没有任何意义。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例子:
你自己太可能会使用的衣物或者破旧的棉被,不应该堆在杂货间或者收纳间,让它慢慢放烂甚至发霉。而是要通过旧货回收店或者公益捐衣物的方式,让这些物品流通到有意义的地方。
断舍离要做的,就是让整个社会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总结
- ”舍“的几个阶段,初级阶段会感到迷茫,对于无用的物品,已经下定决心扔掉,却又心生怜悯,觉得扔了可惜。此时需要不断与这种思想做斗争。
- 中级阶段,已经不再会觉得无用的物品扔了可惜,而是会以”将东西送给需要它的人“的形式,做出明确抉择。
- 高级阶段,如此反复下去,自己就能掌控身边所有的物品。
- 对自己无用的物品需要流动出去,物品要在正确的地方使用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