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卢梭这人,不是作,就是在作的路上

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一本人类文学史上最“全开麦”的自爆型文艺复兴日记——《忏悔录》。

作者是谁?让-雅克·卢梭,一个十八世纪的神经质文青男,常年混迹在“理智的启蒙运动”里,却天天以感性爆炸的方式制造社会恐慌。

这本书的封面应该写上警示语:“请勿带入前男友滤镜,后果自负。”

一、卢梭到底在忏悔个啥?

你以为这书是教人怎么痛改前非的吗?不是。

你以为他像鲁迅一样冷峻深刻?更不是。

这书的本质,是卢梭老爷子写了几十万字告诉你:“我是真的有病,但我不治。”

这本书比《知音》还八卦,比朋友圈还内卷,比微博还容易情绪崩盘。他用无比细腻的笔触,把自己从幼儿园偷馅饼到中年把孩子送孤儿院的一切都写了出来,唯一没写的可能就是厕纸用哪种牌子。

这不是《忏悔录》,这是《我怎么把自己活成了脱口秀素材库》。

二、他的童年:不是被误解,是“我误我自己”

卢梭开局讲述自己的童年:

“我出生的时候,妈妈死了。”

听起来是不是《甄嬛传》氛围感拉满?但别感动得太早,后面就是他爹逼他背书、《普鲁塔克英雄传》当故事书、读着读着精神上天,还深夜玩幻想……

一句话:别人的童年是童话,他的童年是《精神病院不拒收的理由》。

而且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有点问题,但——

“我反思过,我也痛苦过,但我更沉浸于痛苦带来的艺术享受。”

这就是文艺界的元祖级“自恋带病患者”,活该他被伏尔泰骂得狗血淋头还洋洋得意。

三、他对女人的感情:你以为是爱情,其实是支配欲

卢梭一生的情感轨迹很清奇:早恋+寄人篱下+喜欢年长女性+管别人叫“妈妈”还想娶人……

听起来是不是像某些文学男写出来的“姐弟恋版中二剧本”?是的,他和瓦朗夫人的关系就是心理学教材。

在他人生最混乱的时候,他遇到了瓦朗夫人,这位神秘又耐心的贵妇大姐姐收留了他——然后,卢梭开始了“恋母+反叛+被照顾还叛逆”的一条龙感情训练营。

你以为这是感恩?不,这是发疯文学鼻祖:一边说“我感激她”,一边又写“她对我冷漠、我很痛苦”。

总结一句话:卢梭对待女性的逻辑是——“你对我好,我痛苦;你对我差,我写书。”

四、他搞教育:嘴上反资本,行动全靠别人买单

《忏悔录》后期,卢梭开始展现他人生最具争议的一段——“五个亲儿子送孤儿院”。

你问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孩子是神圣的,不能被我这个糟糕的人带坏。”

……这是你给别人推销亲子读物的逻辑吗?你是教育界尼采吗?

更可怕的是——他写了一本超火的教育书《爱弥儿》,主张“母乳喂养”、“尊重儿童天性”……

但他自己连孩子长啥样都不知道!简直是“理论巨人,实践唐僧”的典范!

说白了:卢梭不是不爱孩子,他只是更爱自己笔下那个完美父亲的形象。

五、你以为他疯了,其实他写出了人类最诚实的一面

虽然全篇看起来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情绪泼洒”,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把人类最真实的矛盾和混乱给剥开了。

他写:

“我写这本书,是想让所有人看见一个真实的人。”

他没有把自己美化成道德模范,反而用三万字告诉你:“我是怎么从一个少年感十足的天才,把自己活成抑郁症宣传片。”

你恨他不成器、又爱他坦诚;想骂他虚伪、又觉得他比你更有勇气。

就像朋友圈那个老是深夜发“人生没意义”的朋友——你骂他矫情,但其实你羡慕他敢说出来。

六、来点高质量鸡汤,给你烫脑门儿用

🍵 1. 成熟不是学会承担,而是能写下自己所有的不堪还不删稿。

🍵 2. 所谓“反思”,就是你明知不对,还要做,并在第二天写成一篇小作文发知乎。

🍵 3. 你对别人的好,别人不一定感激;但你要是写进书里,全世界都会夸你真诚。

🍵 4. 孩子是天使,但你不是神父,别强行高尚然后逃跑。

🍵 5. 做一个真实的人,不是无底线输出情绪,而是学会把疯话写成名著。

七、最后总结一下,《忏悔录》适合谁读?

如果你符合以下一条,就请立刻翻开这本书:

被前任搞得人格分裂,想写复仇日记的;

白天职场微笑,晚上想辞职;

情绪表达困难,只能靠朋友圈转鸡汤的;

对“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有病态执念的;

你会发现:卢梭是那个你生活中最讨厌、却又最懂你的人。他就是文艺界的“前任形象集合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