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小伙伴发了晨思日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下子击中了我。
这几日一直在读《身体知道答案》。其实这书,我半年前就翻了下,没翻完。我总是这样的,很多书有兴趣,翻翻读一半就停下来,不知何时才继续读完。看来这次的机缘到了,我终于把它读完。
豆瓣的简介是这样的:
“本书作者从一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了身体与心灵、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指出了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自己的世界的。我们身体的很多反应,其实都是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的,因而作者提倡回归身体,将身体与心灵链接起来,“成为真实的你自己”,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书的作者是最近还挺红的武志红,但我这个人很任性,一般看书都不先关注作者是谁,读了一大半才从书中发现的。这也是好事,这样的我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评判,唯一的评判就是能吸引我读完吗?
身体的因果论
因果论似乎是佛家的重要理论。我对佛经研究不多,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是合适来描述这本书的精神。同时,本文的因果论只限于谈论今生,因为前世太远,不知如何谈起,也不知道如何证明,又暂时不能改变,不如只谈今生,也算是安在当下的一种践行了。
身体的症状是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果,引起身体症状的原因的是因。我们常被身体的症状所困扰,用各种办法对抗着不符合我们期望的各种身体症状,不敢相信症状背后的声音,甚至失去了倾听身体告知我们答案的能力。我们不能累,不能太胖太瘦,不能病,不能不“健康”,却不知,有各种症状和状况才说明我们还活着,才是正常的节奏。疾病症状从来都不是我们健康的敌人,我们自己才是。“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
《身体知道答案》开篇以一个故事开始:一个老人家冬天穿十几件衣服,烤火盆,还是觉得很冷。“这位叫王少光的退休教师说,他变得特别怕冷是从1992年开始的。那年妻子遭遇车祸去世,此后他的体质开始变差,常感冒,衣服因此越穿越多。近两年,夏天他都要穿10件衣服和多条裤子,而冬天更是要穿几十件衣服,但还是冷。”深度咨询下,才发现这个症状并不是一直都有,而是几年前老妻去世后才有的。老妻的离开,让他感觉到深沉的孤单寂寞冷,但不擅长表达情况和觉察自己的他,身体帮他如实的表达了:直入骨髓的冷。书中另一个案例也提到身体的冷,常和心冷有很大的关系。
我体会过这种冷。在一次为个案做心轮按摩时,我冷到忍不住发抖。那个个案是家庭压力很大,但感情受挫的人,她的心里感觉不到真正的爱。我问了句,你心很寒吗?她就开始落泪……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神奇,其实类似的感同身受,很多治疗师一直在体验着。准确的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只是随着我们更多的使用“看听闻触味”的能力,而使得与生俱来的第六感“直觉”,因为缺少锻炼而变得越来越弱。而咨询师和治疗师,在更多的经历中保留或强化这种能力,也更有觉察这种能力的习惯,所以听起来,像是他们特有的一样。该书也有大量章节提到这些观点和案例。大量的生动案例,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
“心灵感应常见于亲密关系”。
书中也提到儿童或亲密的人之间这种感受力会更强。我也是很赞同的。
我有一个从初一就在一起的好朋友,中学六年我们朝夕相处。高二时,我有一次十点多,从噩梦中醒来又没有完全清醒,非常难受,我拨通她的电话,话都说不清楚,只是迷迷糊糊说,我做梦了,我好难过……她就感受到了,她说她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梦,但感受到那种难受,我们就这样在电话里沉默着,一起感受着这种难过,一起流泪,然后逐渐清醒过来……工作后我们虽在同一个城市,但联系不多,但有一天,我忽然很想联系她,联系后就发现,她确实在一个很低谷的状态,正想找我。还有一次,一个因她电话丢失失联了几年的旧同事好友,我有个晚上忽然找其他朋友要她的微信号。第二天她通过我的验证,然后联系上,发现她此时就在离我几百米的地方。而正常的话,她那时至少该在城市的另一头。
“吉利根老师说,我们有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和场域的智慧。”我们的身体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更精妙,更聪明,只是现代人,我们被许多别人的社会的声音塞满我们的头脑,我们听不到身体真正的声音,身体在一再的表达无效后,才有更剧烈的方式呐喊,疼痛,生病……而如果我们知道,疼痛,生病只是果,我们听不到背后它真正想表达的心声,才是因,你又会如何看待疼痛和疾病呢?当我越来越去向自然疗法靠近时,我某种程度很感谢身体的疼痛和疾病,我知道这是他们无奈却善意的表达。
书中还有个观点,就是,如果这些表达能通过思想和行动合理的表达出来,身体就不需要用疼痛和疾病帮你表达,你的症状疼痛和疾病就会渐渐消失和好转。所以我们要学习通过症状这个果,看到背后的因的能力。书中提到一个自杀倾向者治疗故事很是有启发。“Anne的身上有两种力量:生的力量与死的力量。死的力量让她两次自杀,而生的力量又让她活下来,不仅鼓足勇气在培训课上袒露了自己的伤痕,也决定求助。这两种力量看起来势均力敌,但Anne的亲人朋友和同事肯定都毫无例外地和她生的一面对话,用尽各种办法强化她生的力量,而死的力量,人们却很容易忽略,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敢去碰。但这又是同样重要的力量,所以舒老师决定和它对话。
舒老师说,面对自杀的人,和死的力量对话是很重要的。否则,这股力量会令自杀者和拯救者作对。……”
资料老师先让建议她在死之前先去把一直想做没做的两件事去做了:吃顿海鲜,10点后才回家。完成了这两个已经弥补的遗憾,她还有多少本可以实现的愿望,让她写下来,去做做,尽量完成了再去死。
结果当然是好的,做她自己内心想做的事,给了她许多生的乐趣,她虽然还在伤痛中,却已经不想再自杀了,因为死的力量已经被正视了……
这本书也大量提到NLP创始人艾瑞克森的个案案例,这对很多咨询师和治疗师是很有启发的。不过上文的做法在具体实施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理解人生的逆境
最近有个朋友和我说,他最近很不顺利,写好的程序丢了,工资被拖欠,家人生病……我注意到这个朋友是从转入某个行业后开始这种越来越不顺的生活。我很想让他问问他的身体,“你的内心喜欢这个行业和这个工作吗?”
书中也提到了,一个女主管上午车发生了一点小擦碰,但被同事建议等下次车祸再一起去修,她的内心潜意识又很想去尽快修,但意识层面上又觉得同事的建议是对的,最后她当天下午就莫名其妙的撞了别人的车,不得不马上去修了。
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在一些重大事件前,会忽然生病,导致事件改变。不是装病,而是他的潜意识不愿意去做这事,但道德礼仪或现实上,他又不得不去做,所以身体给他的办法就是在事件前一刻生病。
有些逆境是为了让我们成长,有些逆境是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所以它用各种状况让我们停下来,调头,去向我们真正向往的地方。从这角度看,它真是用心良苦。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的因。当我们持续发现我们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也许我们要思考,这条路是我们的身体和内心真正想去的地方吗?放下那些条件限制,好像你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一样,看看你的身体是真的喜欢吗?我们的初心常被各种现实条件隐藏到不知所踪,但我们的身体是记得的。
菩萨比我们修为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看到果背后的因,从根源的因去考虑,而不是从果的疼痛去考虑。而我只愿,我们每个人,芸芸众生,都能在这因果的体验中,既畏因也畏果,还能不畏因不畏果,走向某种合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