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关注到公牛品牌(泛指做插座的公牛品牌,不是NBA公牛队)是“公牛就是牛”的一系列传播活动。当时就带给我不小的惊讶,而这种“惊讶”则一直持续的现在。
回顾公牛品牌的历史,可谓是一部“专注”的历史。
1995年,作为工程师出身的阮立平在浙江慈溪创办了公牛品牌。从一开始,公牛就把产品质量放在了首位,喊出了“用不坏的插座”口号。
突破了原来整个行业照着葫芦画瓢的产品开发模式,以结构设计为突破口,以“用不坏”为目标,专注品质,克服了插座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松动、接触不良和非正常发热等问题。后来,公牛成立了课题组,专门研究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建立了产品设计中心、电子设计中心和工程工艺中心。大到插头、电线、外壳和开关,小到内部铜片甚至螺丝,每一个公牛插座,都要经过27道全方位安全设计。
并投入费用建立国际标准实验室,可以做防雷测试、升温测试,用全球最领先的标准来作为自己产品的标准。
通过一系列产品研发措施,在整个行业乱象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树立了高质量、高价格的品牌定位形象。
渠道经营层面,建立了类似快消模式的分销策略,以点为面,高效服务、高效配送,使得在全国范围的各级省、市、县、镇、村等各个细分渠道都实现了覆盖。且有效利用渠道进行品牌形象推广,通过合作的形式,占据全国几十万个五金店门头广告,建立了强大的宣传效应。
品牌意识上,公牛其实起步很早,这也奠定了其品牌认知的壁垒。当时在中国整个插座行业,有很多创立比公牛要早的企业,比如拳王、飞雕、良工、子弹头、航嘉、突破等。但公牛最早意识到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树立高端品质形象,通过渠道广告、包装形象、央视广告、明星等媒介,迅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
借助于产品研发策略、渠道策略和品牌策略三位一体的建设,在中国广大家庭消费者中,塑造了能够代表插座品类的第一品牌形象。这也使得公牛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整个市场的30%,确立了领导者地位。品牌的地位,带给了公牛不断的市场利润,也使得这家企业在插线板这个单独品类能够做到接近40亿的销售额。并能够把品牌的资产扩展到装饰开关、LED灯等品类,进一步做大做强。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公牛品牌推广的历程:
1995年,确立“用不坏的插座”定位,进行区域性广告推广。
1997年,用“新国标主要起草和制定者”的公关形象来对品牌进行背书,并一直持续至今。
1998年,首创按钮式开关插座,进行产品推广。
2007年,用"第一个通过中国驰名商标"的转换器品类进行品牌背书。
2009-2010年,以"保护电器、保护人"为主题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广告宣传。
2010年至今,在全国高效开启了"安全插座专家"的大学生用电安全教育推广活动。
2011年,引入品牌代言人甄子丹,以"小插座,大安全"为传播主题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广告投放,高举高打。
2013年,联合“摇滚教父”崔健、长江守护第一人杨欣、《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推出以“专注与你相连”的最新传播主题拍摄系列纪录片。
2014年,推出高端功能性抗电涌系列插座,进行全面推广。
2015年,重新塑造"插座专家与领导者"品牌定位形象。
2015年,推出场景化产品-办公桌系列插座,进行全渠道范围内推广。
2015年,在小米插线板推广之际,从战略转变角度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插线板公牛小白系列,并联合电商在全网范围内展开了公关、数字营销、互联网广告等一体化的推广活动。
2017年,以“公牛就是牛”为主题推广新的数码转换器产品形象。
2018年,成为NBA芝加哥公牛队官方合作伙伴,在国际篮球赛事上进行品牌推广。携手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进行跨界合作推广。
2018年,赞助腾讯游戏电竞世界杯。
从这条品牌传播线,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显著的推广阶段:1995-2014年,以品牌核心价值形象推广为主,2014-2017年以重点产品推广为主,2017至今以”品牌年轻化“为主。
但在2017年以前,无论是口号的变化还是推广方式方法的变化,公牛品牌推广的核心是比较聚焦的。都是在塑造一个核心价值“安全”,只不过这种”安全“理念分别通过品牌形象和产品形成两个层次来综合塑造的。
而且这种”安全“认知的长期强化推广确实带来了广泛的品牌效应,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口碑、品类代表地位、品牌溢价、渠道拓展和品类扩展的好处。
但我们再看2017年之后的传播线就发现,公牛变了。公牛不再讲安全,而是在讲“公牛就是牛”(可能公牛品牌的管理人员不这么认为),至少在他所传播的内容呈现给观者的印象是这样的。
没有人明白”公牛就是牛“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所表达的概念能够给消费者的心理带来什么影响。换一句话说,这句话能够给公牛的品牌资产增加什么,它与”安全“有何联系。
是的,这句话只能表明公牛在尝试“年轻化”。
品牌年轻化一直是近几年品牌管理中的核心话题。从快消里的可口可乐、宝洁到耐消品服饰品类中的耐克、李宁,甚至是科技行业的微软、IBM、GE、华为等,都在这个时代考虑如何与年轻人沟通,让他们认可你。
思考年轻化是一件好事,但有可能把好事做坏。李宁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从那句中国人人皆知的”一切皆有可能“到”让改变发生“,90后李宁就这样出现了。全新的形象转变,全新的沟通语言,殊不知新的消费者没抓住,老的消费者就流失了。直到创始人李宁回归,才缓解了整个市场的不断下滑。回归初心是李宁回来后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品牌年轻化不是说句网络流行语,塑造个90后精神,赞助个游戏赛事,玩个娱乐跨界就可以的,这些只是肤浅的表现形式。品牌年轻化首先是产品年轻化,再者是你要真正懂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什么能打动他们,最后才是你选择合适的沟通介质和渠道。但这一切都脱离不了你的品牌核心价值要塑造什么,李宁还是依旧运动精神,公牛应该依旧是”安全“。
最近的一篇《凌晨3点不回家》视频刷屏了,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年轻化的语言和口号。它只是很朴实的讲述了年轻人生活的故事,却依然能够触动年轻人的心。这才是沟通本质需要关注的东西。
公牛的产品依然还在向前,不断的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出符合这个生活方式需求的转换器产品,比如旅行转换器、车载充电器、智能转换器、魔方插座等。但公牛的品牌却乱了方寸,我有点怀疑公牛是不是真的不牛了,有点像《琅琊榜》中梅长苏对皇上说的那句,"贪恋至尊之位,失了本心"。
在中国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即使你稳居市场领导地位十几年,一个错误也可能把你拉下马。但比较值得庆贺的是,在插线板这个领域,环顾四周,竟没有一个看上去相对有实力的对手。也许在远处有一个两个虎视眈眈的,但估计还在苦于找不到有效进攻的办法。无论如何,公牛都不能如此高枕无忧。
公牛这两年很热衷赛事,从NBA到电竞。对于公牛电器和芝加哥公牛队这样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关性质的报道,无非就是说走向国际化,依赖体育赛事在赛事受众群中树立知名度。广告牌上挂着中文的”公牛电器“说是要国际化或许应该算作借口吧,本质上你还是想与中国人沟通。但你们有没有考虑到,人的大脑认知里信息获取本来就是容易混淆的。芝加哥公牛队因为乔丹而让这个”公牛“品牌在中国很知名,公牛插座的这个”公牛“品牌与之是重合的。两个重合的名字放在一起,只能记住个“公牛”,至于这公牛是做插座的,还是打篮球的,就不知道了。浪费的估计就是这几百万广告费了。这就像两个双胞胎站你面前,让你记住一个的名字很难,你就知道都姓李。耐克的JORDAN和中国的乔丹一起做广告,都记得是乔丹,谁出钱多谁就亏。强强联合似乎有那么个理由,但公牛插座已经在中国不弱于公牛队的知名度,基于这个理由似乎没有必要花钱攀大树了。
匠心精神,是从一而终的,这种坚持要体现在产品和品牌两个层面。他们是两个有效结合的统一体,缺一而不可。产品在进步,品牌就需要演化。
但公牛的品牌却”换道“了,它放弃了原来积累的优良认知资产,而选择了一条看似符合潮流,其实有面无根的路子。
品牌传播怎么才有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只要找准了路,我们就要坚持一条路走到黑。除非你发现这条路不管用了,影响不了别人了,才有可能变换路线,转换定位。这种事情在中国市场很少出现。
基于此,我想,对于插座这样一个低关注度的品类,“安全”还没有过时。只不过要看它如何演化。从专业的品牌沟通理念上,你需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把它从产品功能上升到用户利益,再到情感。而不是说一句“公牛就是牛”的四大皆空的话。这一点,公牛可能要向同样是宁波品牌,却在2018年品牌价值榜上排名输给你的方太学习了。
方太从”高端厨电领导者“过渡到”因爱伟大“,其实就是遵循了正确的传播路线。都是在通过其核心产品塑造一种品牌理念,从来没有变过。
品牌永远是高于产品而存在的,一旦你的产品突出超过你的品牌建设了,你可能就需要反思了。我不是在挑衅到底是品牌管理团队牛还是产品开发团队牛,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益处的,科学化的,就应该要遵循一种规律或者别人实践过的成功手段。
BBDO北美区前董事长菲尔·杜森伯在他的书籍《洞见远胜创意》中谈到,能够让一个品牌坚持原先的洞见是很难的,因为不同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会呈现不同的理解。如果后来的人还能坚持原来人的洞见,那这个品牌就很幸运。也许就像他说的,我猜公牛的品牌职业经理人团队应该是换了一届又一届了,后人来了总要烧一把火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公牛,回归初心,希望一直能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