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
这是第一次系统地读完汪曾祺先生的著作,大有相见恨晚之势,读完意犹未尽。
这本散文集里收录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字其人》几个部分的内容。
《人间草木》里,寻常细微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果,一事一物,在作者眼里都过滤掉了烦恼琐屑苦难的一面,都充满了勃勃生机,妙趣横生。
一朵花,一种果,一棵树,可以三两段文字,三四个词语简洁明了地一笔带过,也可以细细考究,长篇大论地从天文地理、古来今往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却也不让人厌倦。
《世间风物》一章里,作者写平淡的各种不起眼的昆虫鸟兽果蔬。
作者写豆芽、落叶,也写琥珀、瓢虫、蝈蝈、蜻蜓、刀螂、蚂蚱,甚至磕头虫、蝇虎、狗蝇这些昆虫也可入文。
作者本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但笔下写的北京古老遛鸟、熬鹰习俗,写尽对自然人性的描写和咱们,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充满京味,无怪乎汪曾祺被誉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
这些,充满了画面感, 如同一个童年小伙伴在耳边絮絮道来,亲切而温暖。
如同卷首写到的: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
《行者无疆》一章节,作者写北京的国子监历史渊源,北京胡同文化,寻根究源,引经据典,增加读者知识性何趣味性。
还写了作者到山东的泰山,新疆的天山、火焰山、葡萄沟,到湘西、岳阳楼,到四川、成都,到福建,以及到美国的所见所闻。用独特的视角写所见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吃食人物,历史典故。
《记忆的味道》篇幅不大,写的是记忆中家乡的花园,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童年故乡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四季的味道,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要数《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一部分。
作为西南联大时期的在校学生,汪曾祺得以和沈从文、闻一多、金岳霖等这些民国西南联大时期最优秀的大师级名师有生活、学习上的接触,有了不一样的细节描写。
如作者生动描写的闻一多先生点着烟斗讲述楚辞、唐诗、神话讲课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怪不得吸引其他院系的学生穿过一座昆明城来听他讲课。也打破了一直以来他在历史教材里留下的单一坚毅刚强的爱国者形象。
比如金岳霖先生,一直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爱慕才女林徽因,“逐林而居”,并能和梁思成一家和睦相处的另类痴情形象。
作者笔下的“老金”允许养的斗鸡和自己同桌吃饭,会搜集大梨、大石榴和其他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自己再去买,有些童真,有些魏晋不羁洒脱的风骨,是“一肚子学问,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汪曾祺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得意弟子,对老师沈从文更是从大学时期到建国后期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书中对沈从文先生的刻画描写更是深情满满,写出了不一样的沈从文。
这一部分作者单写沈先生的文独占两篇,从西南联大时期到老年时期的事迹都有所涉及。
这一篇章的标题“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取自沈从文先生的妻妹、号称“最后的闺秀”的张充和于上世纪八十年对沈从文逝世后为其写的一副嵌字格挽联,全文是“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作者细致的笔触,让人看到了文字之外、生命之外,以及童话爱情传说之外,另外一个热心给学生推荐投稿、鼓励学生,治学严谨的沈从文。
这一章节也有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细节,“跑警报”等有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同时,因为工作,又和老舍、赵树理这些作家名人有所接触,通过作者不同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对这些人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不一样的认识。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有短小精悍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没有固定章法,但又自成一体。
读他的散文,就像对面有位和蔼慈祥的长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有趣的事儿。
即使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儿,再寻常不过花花草草,也能给你讲出无数趣味来。
他慈祥,风趣,实则也经历大风大浪,但他讲起来的,依然是人间里那些一花一世界。用一颗豁达细致有爱之心体会人间草木深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