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井柏然说:“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
自己长时间在一个领域深耕,却总是达不到期待的效果;
我们看到的别人总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可是我们不能;
我们每天机械地工作学习,貌似一点进步都没有,可又不想轻易放弃。
我想,这就是我们扎根的过程,因为倘若没有前期日积月累的努力,怎么会有未来厚积薄发的成就呢?
可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在你努力的过程中,很多让你感到烦恼的事情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简言之,就是你给自己留下的退路太多,以至于当你发现自己偏离正确的方向再回头时,已经全然不知自己应该选择走哪条路。因为你害怕自己走错,如果没有那么多退路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步入中年,这样的问题尤为明显。
1、人到中年,不得不负重前行
桐华在《最美的时光》里说:“这个世界,黑暗总是与光明共存,我们无法逃避黑暗,但是我们永远可以选择拥抱光明。”
对这句话表示十分赞同,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分为黑暗与光明两面,我们希望自己面对的是光明,可是,不可避免,怎么也不能绕开黑暗。
于是,我们不得不勇往直前。
正如中年人一样,明明自己已经累到喘息,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不得不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或许,我们经历的不够多,所以才会觉得岁月静好,原来世界可以这么美好。
实际上,我们所感受到的安好,不过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而这,就是中年人不可缺少的责任,因为:谋爱先谋生。这是现实法则,谁都不想让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吗?
2、退路越多,选择也更容易出现偏差
索隆在《海贼王》提到:“如果在这里退缩了一步,那么过去那些重要的誓言、约定,就全部会消失不见,而我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了。”
的确如此,正因为我们对于未知的恐惧,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曾经的誓言、约定消失不见,我们会选择另外的路继续走下去。
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总是为自己考虑多条退路,那么在我们重新选择的时候,将会有许多区别于最优道路的干扰项。
这并不能辅助我们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就好像我们最初的打算是考研,但自己同时在考教资和初快,还在网上不停地投简历找工作,就是为了自己没有成功上岸时有一条退路。
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你因为觉得自己没考上也没关系,然后没认真复习,其它考试因为分心也纷纷落榜。
这样的结果只能算是得不偿失,因此,退路多了,有时候并非是好事,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深思熟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同一时间做多件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JK罗琳在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中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深以为然,“优秀”或许不是使我们成功的唯一因素,往往我们的选择对此的影响力或许更大。
人到中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兼顾不同的事情,因为他们深知:多不如精,少就是最好的“优”。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一心二用”,自然也有它的道理,换个说法,也就表明:一心多用只会增加我们失败的可能性。
譬如: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写文章,那么你是该看电视呢?还是该写文章呢?
显而易见,如果两件事同时进行,只会让你的注意力不集中,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所以,试想你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事,可想而知,失败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你还会选择这样做吗?
我想不会,所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选择空间变小,这样我们才会集中全力去实现最重要的事。
小媛寄语: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希望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有所依据,有所结果。
人到中年,思考会更加深刻,但是却不如年轻时那么有精力,凡事量力而为就行,不必要的选择根本毫无意义。
所以,你为什么要用高估的想法去约束自己的成功呢?
话题:你觉得有必要给自己预留更多的选择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