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爆发前,上溯至1729年的第一个禁烟令,清政府禁烟已历时110年,重点在广州在海口。捉拿烟犯关闭窑口驱逐趸船已老生常谈,收效甚低。在林则徐之前已有邓廷桢奉旨进行了雷厉风行的禁烟活动,但终未达到目的,对林则徐来说要完成使命鸦片务须断绝边衅绝不可开的使命,非行非常之道不可。
他1839 年3月18日到达广州第8天后,召开行商颁布严谕要他们责成外国商人呈缴鸦片。3月24日,作出最后决定,终止一切中外贸易,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将广州城外6.6平方米的商务区变成一个大拘留所,将其中350名外国商人关禁闭。
义律代表的英国商人开始以损害国家利益为由鼓动政府发动战争。当时的首相巴麦尊也支持这一行动,开始计划战争。
林则徐在当时已是思想先进之人,有四个翻译随时候命,但是对英国的看法仍是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有三个理由:路途遥远致使主客众寡之势迥殊,船坚炮利无法得逞于内河,正经买卖即可获利三倍。
最终林传达给道光帝的也是战争不会发生,即使有也是为武装走私鸦片,他也为此做了应战计划,现在看来确实是书生议兵设计的越周密距实战越远,他不是神不可能脱离当时天朝上国和身在官场的局限。战争到来,前方主帅没有发出战争警报。
但是当英国作战计划选择了定海并逐步北上靠近首都,使得广州群众认为是林则徐在广州的防备凑效了。他之后成了神话。
现在我们看清了当时的中英形式会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应该尽力避免和英国作战,但是,当时的情景确实复杂,让决策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汲取教训,视野的开阔,头脑的清醒是如此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