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自清的《背影》,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想起了父亲为我流过的眼泪。
父亲极少在人前流泪,但是有两次,他却为我流下泪来。
一次,是我出嫁时。当我穿着洁白的婚纱带着美好憧憬跟着那个人走出临时租来的房子时,左右拥着我的都是笑脸。我不敢回头去看父亲,我怕看到父亲眼里的不舍,我怕我会忍不住流泪。因为之前我已流了太多的泪。
后来母亲告诉我,我走后,父亲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放声大哭,母亲怎么劝都劝不住。我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对女儿的不舍,也有对自己当初一意孤行去做生意的后悔。
我急急出嫁,也是因为父亲做生意失败,讨债的太多,我想找个家,也想找一个人和我共同承担。
1999年,我和妹妹在市里的一个批发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妹妹能说会道,进货眼光准,我勤快、憨直,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小生意做得很不错。年底回到老家时,姐妹带了两万元现金回家,这些钱当时算是“巨款”。
父亲那时民办教师刚转正不久,做了一辈子清贫老师的父亲决定为自己闯一闯,于是提前退休。一家人都极力反对,可父亲却说:“再不出去闯,就老了!”
于是他四处借钱,亲戚、朋友、他的学生……东挪西借,终于借到10万块。父亲准备在商海里搏击一番,在市里的糖酒批发市场租下了两间门面,兴致勃勃地跟着巧舌如簧的中介人去拿了一个没有名气的白酒做代理,还给了几万块钱的代理费。酒没有卖出去,一直积压在店里,加上各种费用,没有做过生意的父亲,很快就在商海里败下阵来。半年不到就血本无归了。
房子还没有到期,我和妹妹就住在里面,父亲生意失败后,心灰意冷地去了上海打工。留下我和妹妹在家里苦苦支撑。
两个月后,陆续有人上门讨债。早晨一开门,便有讨债的坐在门口,那种无助与恐慌,让我和妹妹整日压抑。后来我们想出办法,就是早早从后门出去,没想到,依旧有人堵在后门口。无奈之下,我和妹妹关了服装店,还了一小部分钱,剩下的部分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和妹妹的心头上,我们经常在夜里抱着流泪,抱怨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还不如有一个老实巴交只会种田的父亲。
后来我和妹妹开始打工,用微薄的工资慢慢偿还债务,那样的日子,真的很难熬,经常碰上债主,发了工资,留下一点生活费,其余全部还账!
2002年,我和爱人相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家里的表姐妹们都劝我别太草率了。可是她们不知道,我实在是承受不了了,我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不再见到这些讨债的人。
父亲不太同意我的婚事,爱人家在农村,家里兄妹多。我嫁过去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可是他无能为力,心里充满了担忧。
父母一直在上海,努力打工还债,婚后,我的日子正如父亲所料,生活就是“一地鸡毛”。
爱人的家庭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父母、两个妹妹、弟弟一家九口人生活在一起。婆婆一个人种了十几亩地,公公开拖拉机跑运输。没有做过家务的我,承担下一个大家庭的所有家务。
有了孩子之后,一边带孩子,一边是多如牛毛的家务。农忙时,孩子就给太太(爱人的奶奶)带,我和婆婆一起下地干活。生活里的一切都是黯淡无光的。那段时间,我不敢照镜子,一照镜子我就会哭。委屈时,我在河边一边洗衣服,一边流泪。感觉自己的泪就像小河的水,流也流不完。
我生孩子那一年,父亲没空回来,孩子一周多能走路时,父亲回老家,到家中吃饭。那天父亲和大姨、婆婆在桌上吃饭闲聊,婆婆说我不会插秧,说我腿粗,把她的田踩得不像样,秧苗插得太稀,后来我插的那一块,收成却好,稻谷个个沉甸甸的。婆婆是当笑话来讲的,我看到父亲并没有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亲肯定感受到了他最疼爱的女儿受了多少委屈。
饭后,大姨和父亲坐在后门口聊天,我在旁边陪着,一边带孩子。眼皮困的直打架,父亲劝我:孩子让我们带,你睡一会吧。
我强撑着说,不困。可一会儿功夫就依在竹椅上睡着了!旁边有几只苍蝇“嗡、嗡”地在我脸上飞来飞去,我却丝毫不在意,睡得很香甜!
几天以后,我碰到大姨,她告诉我,我睡着的时候,父亲看着我的样子,又一次擦泪了。
我深爱的父亲啊!女儿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哭得不能自已。这泪里,有愧疚,也有对自己任性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