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不仅写了关于花草树木虫鱼,也有关于山川河流的,还有关于人物的。汪老曾在西南联大求学,师从沈从文先生,书中用两篇文章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沈老师的样子及与老师的深厚感情。
1.不善讲课,善谈天
沈先生讲课毫无系统,开设的习作课,实习课程从不讲什么写作方法,作文如何架构等,而是先让学生“写”,然后就学生的作业谈一些问题。这是不是和我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形象不相符?这样的老师放到现在估计早就被训话了。但沈从文先生不是随便乱讲的,而是经过思考的。每一篇学生的习作都认真批阅,在后面写读后感,还推荐学生阅读与习作写作相似的中外名家书籍。这足以证明沈先生读书多,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沈先生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的最多的风景和人物。”谈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讨论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状态。二是为人天真,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是书里的描述。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想要了解一个人,看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就知道了。这话很有道理,“人以类物,物以群分”嘛!
2.为人慷慨大方,真诚
沈先生家里的藏书很多,都认真读过,往往会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记一个日期,天气如何,也发一点感慨。沈先生家里书虽多,却不吝啬借书给同事学生们看,很多时候还主动带书给学生们看。“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时总要夹着一摞书。”“联大文学院的学生,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的。”
后来沈先生搞文物研究,搜集了很多的耿马漆盒,除了自用,大多送人了。这些都体现了沈先生是一个慷慨大方真诚的人。
3.不怕麻烦
沈先生不怕麻烦,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给学生的批改作业,认真阅读后总要写读后感,有时候读后感比原作还要长。不仅有对习作的分析建议,还会推荐学生阅读和作业的写法近似的中外名家作品。所以就有了上课经常夹着一大摞书的沈先生。
二是,沈先生在教《中国小说史》时,有些资料不好找,就自己抄写,上课时发给学生阅读。这体现了沈先生的敬业。
三是,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时会主动并自掏腰包付邮费发给报刊社发表。这体现了沈先生的不计钱财的慷慨和对学生的厚爱。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的,有学生遇到困难,我们会主动帮助,自掏腰包给学生垫学费书费药费的不在少数。看到学生有优异的表现,更是恨不得让全学校老师都知道,见到谁都想炫耀一番!
3.多才的沈先生
沈从文先生不仅写小说,还爱好写字,并自成一体。求字者颇多,几乎是有求必应!后来沈先生研究文物,对陶瓷,丝绸,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
4.不讲究的沈先生
生活不讲究,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吃一碗米线。写作时用笔用纸不讲究,也不大用稿纸,用毛笔也用钢笔写,写在竹纸上的,练习簿上的都有。写字时纸笔更不讲究,常用糊窗户的高丽纸,还自嘲“我的字值三分钱!”这样的沈先生显得很真实可爱!
“大学里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当时系主任罗常培语)说的是,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怎么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曾有人问过,为什么西南联大出了那么多的人才?那是因为学校的学风——民主、自由、开放。也许这样的学风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按照自己的爱好读书学习,更好地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