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病毒性面瘫
病毒性面瘫,一种给患者身心带来诸多困扰的疾病。它并非罕见,却常常在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生活。
病毒性面瘫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面神经受损。常见的致病病毒有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可能趁机活跃起来,侵袭面神经,导致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患病初期,患者往往会感觉到耳后或面部疼痛,随后症状逐渐明显。一侧面部表情肌开始瘫痪,眼睛无法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鼓腮漏气,吃饭时食物还会残留在患侧口腔内。不仅如此,患者还可能出现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症状。
病毒性面瘫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理上,面部功能受限,影响正常进食和言语表达;心理上,外貌的改变让许多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情绪,不愿与人交流,严重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不过,面对病毒性面瘫也无需过度恐慌。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同时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神经修复。此外,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也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功能。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积极康复训练,面部功能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预防病毒性面瘫同样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面部着凉、受潮,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了解病毒性面瘫,重视防治,才能更好地守护
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