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宋人的浪漫——点茶!
各种点茶所需器具
宋人在烹茶前,不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成末,宋代主流的饮茶方式就是点茶。
“点”即沸水将茶末点化成茶汤之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沏茶。
从蔡襄的《茶录》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茶书大多讲的是点茶。
与其“祖先”煎茶水煮沸后放茶末不同,点茶是只煮水不煮茶的。
点茶步骤
① 从茶饼上取下一块茶,用密纸裹住,从外面加以锤捣,然后再用茶碾碾碎(一般来说宋代的好茶,碾出来的茶末是青白色),之后再用罗筛筛茶末。
② 用汤瓶在火上煮水,茶人观察汤瓶的水是否加热完成,这一步骤叫候汤。
因为汤瓶都是不透明的,水要煮得足够又不能老,所以候汤需要经验。
③ 点茶要在茶盏中进行,要先将茶盏烘热,或用刚煮好的水烫一下,
如果没有这一道工序,茶末就会聚在水底。
④ 将备好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取汤瓶里的水先将茶末调成均匀糊状,再冲入满盏,用茶筅击拂,搅出满盏白色的浮沫,茶就做成了。
点茶注意事项
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如果水没有煮熟,点茶时茶会浮在水上,若煮得过熟,则茶会沉在水底。
唐朝人煮茶时常以沸水滚出“蟹眼”状的水泡为准,算是水煮到位了,而蔡襄认为,这已经煮过头了。
在盏中点茶,每盏投放茶末的量也有标准,若是茶多汤少,则盏面会形成浓稠的粥样;
如果茶少汤多,茶面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浮云在天”的效果。
蔡襄给出的标准是每盏茶要放一钱七的茶末。茶末先用少量的热水冲调成膏状,然后再用更多的水冲点。
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回环搅动,叫做击拂。这时的茶面上会出现乳白色的浮沫。
击拂
在现代人看来,点茶的这一系列步骤十分琐碎,但在宋代文人眼里,这个过程却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