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鹤唳华亭认识点茶,原来古人喝茶是这么诗情画意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宋人的浪漫——点茶!

各种点茶所需器具

宋人在烹茶前,不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成末,宋代主流的饮茶方式就是点茶。

“点”即沸水将茶末点化成茶汤之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沏茶。

从蔡襄的《茶录》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茶书大多讲的是点茶。

与其“祖先”煎茶水煮沸后放茶末不同,点茶是只煮水不煮茶的

点茶步骤

① 从茶饼上取下一块茶,用密纸裹住,从外面加以锤捣,然后再用茶碾碾碎(一般来说宋代的好茶,碾出来的茶末是青白色),之后再用罗筛筛茶末。

② 用汤瓶在火上煮水,茶人观察汤瓶的水是否加热完成,这一步骤叫候汤。

因为汤瓶都是不透明的,水要煮得足够又不能老,所以候汤需要经验。

③ 点茶要在茶盏中进行,要先将茶盏烘热,或用刚煮好的水烫一下,

如果没有这一道工序,茶末就会聚在水底。

④ 将备好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取汤瓶里的水先将茶末调成均匀糊状,再冲入满盏,用茶筅击拂,搅出满盏白色的浮沫,茶就做成了。

点茶注意事项

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如果水没有煮熟,点茶时茶会浮在水上,若煮得过熟,则茶会沉在水底。

唐朝人煮茶时常以沸水滚出“蟹眼”状的水泡为准,算是水煮到位了,而蔡襄认为,这已经煮过头了。

在盏中点茶,每盏投放茶末的量也有标准,若是茶多汤少,则盏面会形成浓稠的粥样;

如果茶少汤多,茶面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浮云在天”的效果。

蔡襄给出的标准是每盏茶要放一钱七的茶末。茶末先用少量的热水冲调成膏状,然后再用更多的水冲点。

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回环搅动,叫做击拂。这时的茶面上会出现乳白色的浮沫。

击拂

在现代人看来,点茶的这一系列步骤十分琐碎,但在宋代文人眼里,这个过程却充满诗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官占领,直接描述你所看到所感受的真实的感受。 例如: 夹心面包 撕开透明的包装袋,瞬间能闻到一股小麦的香味。(看...
    康康的一只猫阅读 6,120评论 1 2
  • 旧雨不见湿路径,残花落地人无影。 不识山前青箬笠,谁人拾得相思愁。
    夜的诗人阅读 1,456评论 0 0
  • 在禅阅读 1,176评论 0 1
  • 考勤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概述 背景 考勤系统是指一套管理公司的员工的上下班考勤记录等相关情况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是考勤...
    hww123阅读 2,4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