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一直在思考鼓励 赞美 表扬的区别。虽然都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还是有挺微妙的差异的,而这些微妙的差异,恰恰会特别真实地表现出父母的“肯定”程度。
当我第一次深入思考什么是鼓励时。我就感觉鼓励是否定词。为了进一步印证。我去查了鼓励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激发,勉励”;但是“激发”,解释是“刺激使奋发;“勉励”,解释是“劝人努力”。所以我个更加认定鼓励告诉孩子“你还不够好”。
为了确认我的知觉是不是普遍性,我又咨询了三个家长询问他们当他们告诉孩子继续努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当他们告诉我父母“鼓励孩子”,也就是通过言语激励孩子奋发或劝孩子努力时,态度是有明显的保留的,大致是认为“还不错,但还不够好”,或者“还不错,但还可以更好”。
那么这种鼓励的背后是不是一种“否定”,总是从父母这里得到“鼓励”的孩子,内心可能并不会特别愉悦、特别满足,相反,他会压力很大、自信心不足,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
因为老师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试着重新建构父母的鼓励,也许有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希望孩子更好。
后来我发现不管哪两种感觉都是被表扬者的解读。但是站在鼓励者的立场不管是满意或者不满意背后的意义在于都希望对方更好。
而我为什么看见鼓励会有投射。细想了一下好像在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成绩下来我自我感觉不错的时候,我爸的回应是“还可以,继续努力”。所以我有我自己经历的投射。
所以鼓励要在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了解当事人的境遇,给予肯定,否则就会出现理解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