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上《邓稼先》,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对这一课就进行了思考。将学习的重点确定为:感悟邓稼先的品格,挖掘文中在叙事基础上议论、抒情相结合来突出人物精神的写法。
原本打算用两节课完成学习任务,但考虑到刚开学,学生的状态应该不会很好。所以,将设计改为三节课。并且打算,从今年开始,上课要摆脱课件的束缚。第一课时,主要以读文章为主。解决字词积累,同时对两位科学家进行了解,并找出文章中关于邓稼先做的事例叙述。第二课时,则是在叙事基础上,让学生把杨振宁对邓稼先的评价画出来,有感情地出声朗读(词语或句子)。然后探讨,这些评价性的词语和句子在写人时有什么作用。同时思考,杨振宁在写邓稼先时,为什么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基本都是概括性的叙述。以此,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一些。同时,对人物传记的写法进行探究。第三课时,主要归纳人物形象,自己选用文章中的词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思考,探究小标题写作的好处。然后谈谈,现在学习邓稼先的意义何在。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的有:对文章所叙述之事能概括,而且还能从事件的概括中对人物品格有所分析。在谈到学习邓稼先的现实意义时,大家所表现的都是很激动,也很实在。
不足之处是,学生对杨振宁,邓稼先两人的了解寥寥无几。所以,第一课时,就这个情况费时不少。第二课时,在探究文章写法时,学生对叙事基础上的抒情议论的作用分析,显得很是不够精炼。第三课时,在探讨小标题写作的好处时,学生思考不够深刻。在评价邓稼先时,语言表现力不够。而且在练习换标题时,有同学不参与活动。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学习,与往年相比,还是有些改变。课件只在补充作者信息,强调重点字音字形和课堂小结时使用。感觉,很是舒服。从设计思路上来说,主要是从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作用进行理解,同时指导写作选材和写人方法的指导。感觉,思路还是缺乏新颖性。对学生的主作用发挥还是促进不够到位,教师依然有打断学生的情况,讲的还是比学生说得多。而且,对文本解析依然缺乏自我生成。自己在素读文本上,做得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