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
”夏日傍晚,有幸和朋友一同去拜访了著名画家李老师。李老师的画室在群艺馆里,走进大门,绕过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两层小楼,青砖砌成。她既没有集贤里冠盖相望的繁华,也没有水绘园才子佳人的艳美,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激起丝毫涟漪。
她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独居小城一隅,寂寞孤独,古朴平和。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古楼,于这喧嚣的都市里,默默坚守着,叙述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它是如此厚重庄严,深深地吸引着我。
李老师的画室在一楼,轻声叩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墨香,墨香夹杂着怀旧的风着实让人感到一股清凉。因为少了凡世的喧嚣,就连那木门后鲜活的苔绿也悠悠然似乎添了些仙灵之气。眼前这位李老师戴着眼镜,神采奕奕,非常儒雅。朋友刚开始很拘谨,不知道如何与眼前这位大师交流。
但是,李老师一张口,缕缕和煦之风慢慢在周围晕染开,这是一位温和、极其智慧的谦谦君子。
我是一个门外汉,在朋友和李老师交流之际,我四处打量李老师的画室。画室大多的空间已被画作侵占了,还有一些书法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一幅油画,一位老妇人背着背篓,背后一望无尽的群山,看不尽的艰辛之中有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期盼与希望,一时让我想起已经过世的奶奶,年迈沧桑。
李老师的工作桌上摆满了各种绘画材料,一台旧式的台式电脑,一言不发的运转着,见证着每一幅作品的诞生,聆听着每一次充满艺术的学术交流,它就这样默默地,不言语。桌子的左上角一个花瓶里,插着一大把枯荷,从我一进画室,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一丛枯荷了,泛黄的叶柄上还带着同样泛黄的莲蓬。
文学的众多意象里,我独独对枯荷情有独钟。至于为什么对枯荷感兴趣,我也说不清。也许,心底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念驱使着我,与她们亲近、交流。
诚然,多数人喜欢夏日盛开的荷花,喜欢那清香幽幽,喜欢那碧叶无穷,喜欢那“小荷才露尖尖角”,喜欢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喜欢那“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喜欢那“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喜欢那“微雨过,小荷翻”,喜欢那“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对于枯荷是不屑一顾的。
兴许,这是人之常情了。花花草草的,一般人都看重这花开时日,等一朝花谢凋零便弃置一旁了。我想,荷花繁盛时给人带来愉悦,而她的衰败则预示着生命的精彩时光已经结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还有启迪和遐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一眨眼,夜色已深,我们起身和李老师告别,李老师又在画室继续工作了。今晚,于一个不懂绘画的人来说,或许根本没有学识上的增长,也无法理解他们口中的艺术名词。但是,李老师那温润的语言,那对艺术难能可贵、一如既往地坚持,那一丛枯荷都让我深受启发。
月朗星稀,影影绰绰地可见这座古楼的轮廓,那么高大,又何其稳重,默默地传承着历史的演变。画室窗口的那一束光,摇曳着岁月无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