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来西安,是从四川到上海中转,带着宝宝从西安北站直接坐出租车到机场。那个时候才知道我家剑阁离西安这么近!高铁只要两个多小时。
这次一样的是中转,我多留出一天的时间,想在这里多停留。
西安的地铁
西安的地铁2号线是大红色地板,是那种皇城墙的红。地铁站与站之间也很快。从地图上看,就是一条直线,第一次见到如此笔直的线路,游玩后更加深有体会,不只是地铁线,西安大多数的街道都是笔直笔直的,整个城市都是由四四方方的盒子组成
历史博物馆
这次在西安的第一站就是历史博物馆,赶在4点前入馆,参观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时间远远不够。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盲来说,真的应该多花点时间泡在这里好好的了解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里是历史厚重的地方,六朝古都,每一个物件都记载了一段岁月。
七千年前的“大碗”(原谅我记不住名字)是最早记录的用火烧的陶具,五千年前的甑,是最早由记录的蒸笼,还有外表奇特,但却体现了古人智慧的取水工具。看来,我总是在锅具面前停留的时间最久。
物件越近代,外观越漂亮,颜色也越鲜丽。文化艺术的高峰还是体现在兵马俑时期,大量的泥人,各色迥异的表情神态衣着。不由得对手艺人肃然起敬。
在去机场的告诉公路上就在想,古人用智慧留给我们这些石雕和土坯,我们这一代会留给后人什么呢?会不会是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还有各式各样的电器设备?只有交给历史去解答了。
大唐不夜城
不夜城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骄奢生活。不过想想大唐的长安城再热闹再灯火通明,也比不上现在的灯光秀吧。
在离不夜城步行街2公里以外的树上,就已经挂起了红红的灯笼,橙色黄色粉色红色,这些暖色调将街道装饰的异常热闹。我是个爱热闹爱颜色的人,看到这样的街景我都要跳起来了,还要边跳边转的那种。
穿过不夜城,进到大唐芙蓉园,水幕灯光秀在声效的助力下把夜装点的五彩斑斓每座城楼都被灯光装饰的灯火通明。
不夜城的另外一种解读在回民小吃街上。短短的几百米街道两边,小吃铺子排成两排,牛羊肉泡馍,炒豆腐,炒凉粉,老酸奶,石榴汁,味道合不合口味先不说,店家将食材累的高高的,颜色搭配的赏心悦目,随意拍照店家还会特意把食材摆的更好看点。
小吃街中间还穿插着网红打卡点,其实都是小商品贩卖市场,在这里不用担心给亲朋好友选不到礼物,茶叶小吃玩具冰箱贴,历史的现代的,小朋友的老年人的。一家比一家品类齐全。
抬起表一看已经接近十点,回民街依然热火朝天。
老城墙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穿戴好从酒店出来,打算沿着城墙根来个慢跑。先是从钟楼跑到南门,再从南门跑到西门,原本打算看看是否能绕城一周,可是跑过一段后算了算绕一周恐怕要十五公里,所以只绕了个小圈便回酒店了,六分之一城的小圈只有六公里,对于穿双靴子跑步的我来说已经小累了。
中间路过几个城门名字记不得,印象深有南门朱雀门。数十米的城墙保护着这座四四方方的城,跑在这条路上,总是会联想电视剧里的古代的战争场面,站在高高的城楼上,起烽火击鼓射箭。
在西南角向西门跑的路上,路过一个热闹的集市,还算宽敞的街上挤满了人,跑步是不可能了,于是停下来跟着人群慢慢向前蠕动。三百米长的街道上卖菜的卖水果的卖工具的应有尽有,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水果真便宜,砂糖橘十块钱三斤,又大又红的苹果十块钱四斤。除了行人,还有推着自行车的,骑着三轮车的,甚至还有狗拉车的。
这三百米的小市场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乐趣吧,也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的烟火气息。
一路上太阳慢慢升起,被北方特有的不知道雾气还是霾气照的灰蒙蒙。背光处的城楼更有年代感。
西安的街道很好跑,四四方方的城,笔直的街道,不用导航也能知道个大概方向,跑呀跑,绕过钟楼,跑回酒店,准备好结束这一天的长安之行。
回去之后应该好好的读一读长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