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街巷,是中国独有的建筑风格,从北京的老胡同到乌镇的水路码头,一条条小街是中国人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林蔽檐墙,无论是西安的古城墙还是苏州的园林建筑,都能显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道的是天南地北里从吃喝之间流露出的百味人生。走街串巷,各地的风俗饮食,便从小街商贩的嘴里,叫卖出来。
去追寻一座城,不必大动干戈,轻轻的融进去最为合适,走进一道老街,不用请教,学着路边的行人就好。
大唐不夜城
如名一般,在这条1500米的道路里,你能看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轻盈时髦相互照应。
步行街从头至尾共9组雕像群,有李白与杜甫诗文CP雕塑,颜真卿手把手教写字雕塑等。大多数突显盛唐时期的宗教、文学与艺术等灿烂的成果。
既然是文化展现之地,在这里,你也能看到现代的光影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结合,例如:极具互动性的装置与网红灯饰、各类艺人的专场表演。
作为大唐文化的集聚与大雁塔相互连通,在正式改为步行街之后,也有了 更多“醉西安”的元素。
永兴坊
很多人从抖音的摔碗酒慕名而来,作为唐长安城108坊之一,位于西安城墙中山门内北侧顺城巷,占地15亩,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史上久负盛名的谏臣魏征就住在这里。
明清以来坊里被称为“鬼市”,聚集旧货交易、古玩市场。汇聚了关中、陕南、陕北11个地市、107个区县的非遗美食文化。其中不乏陕南老井冰糕、柞水洋芋糍粑、子长煎饼、绥德黄馍馍、岐山大刀铡面等带有本地特色的美食。
入坊之后跟着人群走,随着眼缘吃。
洒金桥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次回民街的合辑,打卡了三十多家正宗的回民老店,其中大部份的店就在了洒金桥。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这是一条西安老炮常驻足的老街,地铁直达,东西连通,很多媒体写过它,但我们还是老生常谈,步行街里如果少了它总觉得缺了点西安本地的烟火气。
许多西安人的一天,从洒金桥开始,从洒金桥结束,一个腊肉夹馍一碗胡辣汤是身体迎接一天里最重要一餐的标配,在这,首推杨天玉腊牛羊肉和老李家明明肉丸胡辣汤,两家只卖早上。
马二酸汤水饺是我在西安混迹多年里最钟爱的一家,这也是我常来洒金桥的原因,天寒地冻时,除了想被窝,就是想他家的饺子。
德福巷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城市的魅力才凸显出来,灯红酒绿这个词用在德福巷里,似乎有着一点时代落差感,不如称作“优雅的颓废”。
德福巷是西安最早具有浪漫情调的一条街,古香古色,韵味悠悠,雄伟壮观的三门石碑坊,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大块青石铺就的小路,以及遍布通巷的酒吧咖啡店。
日间的宁静与夜晚繁华做对应,绚烂灯光映照着盛满酒的酒杯,觥筹交错间暧昧的色调侵蚀着麻醉了的人们的心。
这里大概是迷途青年最好的归宿了吧。
书院门
名子源于关中书院,建造上个世纪90年代,形成于文人雅客书画交易之地。
地点在碑林区,经过古旧的城墙,行至书院门口,一番明清风格的胡同街肆和老城的矮房灰瓦将车水马龙的现代西安甩在身后。
宁静和书生气是这条街自带的天赋技能,两旁的小店出售文房四宝,由长安画派创始人何海霞先生亲自命名成立的独立美术馆就在这里。
街上可以看见匠士们雕刻印章,撰写书法,常能见到朴素却又不失高雅的牌匾碑文以及街边甩着大毛笔练书法的老师傅。
在西安,四四方方的城墙把整个城市城笼络在里,古都的生活,是从那些寻常巷陌里传了出来的。
如果你在这,建议你去那些街里走一走,不用做攻略,如路边人一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