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证实偏差、肯证偏误、验证偏误、验证性偏见,英语:Confirmation bias)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诠释。
这种偏见尤其显见于感情问题和传统观念。例如, 人们面对情伤,大多难以割舍,会在反复的情绪中来回摆荡挣扎,过程中不断回顾并对自己给予合理的解释与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顿为止。回顾与重新认知的过程会建构一个新的认知事实,它受到个人价值观、家人或传统社会的压力、或宗教信仰等批判或趋避的影响,而倾向采取对自己较为有利的说法或选择性的认知,以合理化整个事件,进而化解外部压力并获得身心上的平衡。
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信息大爆炸的时候尤其珍贵。比方说今天早上,朋友发给我一张照片显示,2018年的中央预算中,留学生预算比中小学教育预算的合计数都要多,从而得出中国政府无能,宁可把钱给外国人,都不愿意给自己人。可我仔细一看,中小学预算只有16亿,高等教育预算1400亿,留学生预算33亿,这个数字相差太大,而且非常不合理。16亿的预算包揽2亿学生?明显不可能。后经过查证,16亿的预算只是中央直属高校的附属小学(高中)的预算,加一起不过十几家学校,这么一来就说得过去了。
以上例子可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自己已经形成偏见(例如中国政府无能),那么在吸收信息的时候,就会吸收对自己观点形成支撑的信息,而不去考究信息的正确性。
这就是确认偏差!
感情中也是这样,特别是网上讨论感情的文章特别多,感情不是科学,更加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人们在吸收信息的时候,更加会愿意吸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来得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信息越发达,离婚率越高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婚姻中三观一致是有多么重要,不然每天为了一点小事吵架是非常烦恼的一件事。
我和妻子的三观并不一致,妻子的眼界更关注家庭,我的眼界更关注世界。妻子对赚钱、事业没有特别的追求,讲究的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的观点,我的追求更多的是事业的成功,金钱的追求。
妻子很喜欢占“小便宜”,有一次妻子跟我说,我有一张免费的七天酒店的优惠券,我们旅游的时候可以用。我很奇怪就问是哪里来的,妻子说每天登录七天app进行签到,签到400天就可以送一张。我当时听了就震惊了,每天登陆签到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每天都要想着这事,这人的精力就都耗在这里面了,如果登陆的时候看到一些促销、新闻,那被吸引过去的话,每天花的时间就更多了。我当时便严厉斥责妻子,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每天把时间都花在这些上面。可是妻子当时就嘟起了嘴,不高兴了。
之后,又经历过几次这类事情后,我渐渐发现,我其实应该理解和尊重妻子的爱好。只要她快乐,浪费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试图改造一个成年人,不如适应一个成年人,这是我的观点。
可妻子的观点却不尽相同,妻子曾经问我,要是我把你改造成一个完美的人,你却跑了,那最后收益的岂不是别人?
看来夫妻间的三观确实有一些差别。我的想法很简单,男女分工,男的努力为家里创造安全感,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帐篷,对妻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什么是包容和理解呢,其一,对妻子的爱好喜好理解。其二,对妻子的不理解包容。
妻子很多时候也不理解我。
例如,晚上多炒一个菜,想着餐桌能丰富一些,妻子却说:做这么多谁吃啊。一副不屑的神态,我包容。
例如,我说我努力赚钱,在北京给你们买套房子遮风挡雨,我这一辈子的任务就完成了。妻子却说:你这要求还真低。一副不屑的神态,我包容。
妻子却无法包容我,理解我,曾经试图改造我,却失败了,然后就彻底放弃了我。
家里的事情分得清清楚楚,是你的事绝对不帮你做,你不做饭我们就点外卖出去吃,你不洗衣我就扔掉,我就洗我和孩子的衣服,你要赚钱你就赚钱,怎么赚的我不管拿回家就好,让我帮忙抱歉我很忙,单位的事情都忙不完,哪有空忙你的事,反正是各过各的生活。
算了,以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吧,自己的钱自己赚吧。
好在,妻子最大的优点是把孩子照顾的不错,我非常欣慰,在孩子身上她确实花了心思,是一个好母亲。
但是三观如此不和,我在她眼中是一个好父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