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弟来了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姑姑也会把小表弟送过来让奶奶一起带着。我比表弟大一岁,不知什么时候,我和表弟成了最好的伙伴。我们小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五六岁的时候,是我童年的黄金时代,没有学习压力,没有繁多的家务活,就是和表弟四处游荡,从村东游荡到村西,从山上走到河里。
奶奶负责照看我们两个小毛孩子,有时候奶奶找不到我们了,急的四处乱找。天快黑了,我们俩满身泥水地回来了,自然免不了奶奶的一顿数落。
我爱吃奶奶蒸的豆包,尤其是里面的豆馅。奶奶把一个豆包掰开,每人半块。拿着豆包,我们边吃边玩。不知不觉,就上了屋后面的山坡。豆馅吃完了,我就把剩下的馒头藏到了一块石头下面,并向表弟说好,不要告诉奶奶。表弟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任谁都觉得他是完全能够保守秘密的最忠实的伙伴。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他心里正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真是好阴险啊。他一见到奶奶,就对我挤眉弄眼,一脸坏笑,把我不能告人的秘密全抖搂出来了。他还拉着我和奶奶,到“作案现场”去寻找“罪证”。奶奶嘴里不停地数落着我:“你这孩子,你这孩子……以后快给你吃呀……快给你吃呀……”然后,把那半个馒头拿回去喂给鸡吃。看着我挨了训斥后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表弟一脸得意,骄傲的像一只刚进行了战斗后取胜的大公鸡一样。我赌气不理他,他就又百般央求,说以后再也不告状了,我们又和好了。
不知从哪个大孩子那里学到了一个“武术招式”,我和表弟就演练一番。我说演练什么,表弟自然是赞同的。这次,是“抱脚踢腿”。我先双手撑地趴在地上,两腿伸直,然后表弟要用手捉住我的一只脚,假装制服了我,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用另一只脚向后猛踢一脚,不知怎么,正好踢到表弟的鼻子上,表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赶紧站起来,连哄带劝,连逗带笑的,扮孙猴子,装猪八戒,模仿老母鸡的样子扑闪着翅膀,学老公鸡“哏儿——哏儿——哏儿”地打鸣,爬在地上学猪叫“哼——哼——哼”,甚至使出“拿手绝活”——接连五个“驴打滚”,想尽办法让他破涕为笑,我才放了心。这一番折腾,让我终于体会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也真是无奈地拼了,哪怕丢了江山。不过,一到奶奶跟前,他就会马上告一状,还探着头让奶奶看被我踢肿了的鼻子。自然又免不了奶奶的一顿数落,我理屈词穷,到底是自己的不是,也只好洗耳恭听了。
有时候两个人玩“双拳相搏”的对打游戏,我比他大一岁,自然每次都是我占上风,他就又哭着告他舅舅舅妈去了,我怕挨打,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一个人在街上游晃。两个人分开一会儿,都感到没意思,我盼着他到街上找我,他确实也耐不住寂寞,果真到街上找我,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当时家里最贵重的家用电器,恐怕要数手电筒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甚至连钟表都没有,更不用说买的什么玩具了。不过我们有更广阔的自由天地,有蓝天白云,有青山绿水,有茂密的树林,有清脆的鸟鸣。春有百花秋有红叶,夏有河水冬有冰雪。
春天,冰雪消融,小河里流水淙淙,我们就去捉鱼。
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撸起袖子,三下五除二,收拾停当了,我们就下到了还透骨凉的水里。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石头底下。我和表弟一人站一边,伸手一摸,鱼就在里面扑腾扑腾地乱窜,撞的你的手都有些疼呢!幸运的话,一只手可以捉到两三条,手里握的紧紧的,生怕鱼再跑掉,赶紧放进小桶里。有时候,会摸到一种软软的“吸血虫”,学名叫做水蛭的,我们当时叫它们“马鳖”,一伸一缩的,样子怪吓人的,听大人讲,他们会从人的脚上、腿上钻进肉里去,专门吸人的血呢!我就亲眼见过爷爷在稻田里插秧时,一条水蛭爬到他的腿上,钻到了肉里,爷爷就那一只鞋用鞋底使劲拍,最后竟然把那只水蛭拍出来了。自此,我对水蛭的恐惧又增加了几分。我们的手一碰到这些东西,就赶紧把手缩回来,并且不停地拍手,生怕也有水蛭钻进我们的手里。我们也听说,有一个人在石头底下摸鱼的时候,拽出了一条水蛇,可把他吓坏了,然而,这只是听说,鱼的诱惑远远大于水蛭水蛇带来的恐惧,我们乐此不疲。我们很喜欢一种身体胖胖的“大头鱼”,我们叫它“趴锅”,这种鱼最老实。他们喜欢单独行动,总是静静地趴在水底的沙子上。我蹑手蹑脚地趟着水来到它跟前,张开手,轻轻地靠近,猛然一捂,大头鱼就被捂住了。它的全身布满了黑色的圆点,样子也不算漂亮。有一种鱼我们最讨厌,就是泥鳅。泥鳅身体长长的,像蛇一样,头部有两条长须。泥鳅生活在很脏很脏的泥水里,我们叫它“泥里钻”。捉它们的时候,很费力气,它们的身体非常光滑,很容易从手里滑脱出来,要是被人追急了,它们还会发出吱吱的叫声,样子很吓人。
泥鳅是我们很少吃的,更多的时候是充当我们的玩物。水稻收割后刚不久,稻田里一片空阔,沼泽地却分外显眼。把泥鳅放到没有水的稻田里,我们用一根草棍不住地捅它们,看它们蹦来跳去的样子,看它们张大嘴呼吸的样子,听它们被逗急了嘴里“吱吱”乱叫的声音。不过它们的生命力很强,就是在烈日下晒上半天,一旦放到水里,它们又有力地划起水来。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泥鳅的营养价值很高,想当年,我们真是暴殄天物啊!
春天或是秋天水少的时候,除了下水摸鱼,也有“震鱼”的时候。听大孩子们说,用一把大锤,在河里的石头上用力一敲,石头下面的鱼就被震晕了,任人捡拾。我们人小抡不动大锤,就搬起石头砸,不过这方法挺难奏效,很少捕到过鱼,也许是我们力气小的缘故吧。到河沟里“撤水捡鱼”最省力了。一条长长的沟渠,看里面有不少鱼,就到上游把水沟挡上,把下游也截了,只留一个小口把水放出去,水放干了,鱼儿们就尽情地欢跳,剩下的功夫就是往桶里捡鱼了。
夏天进入雨季,河里的水涨高了,会又不少大鱼从上游的水库里出来,这时候钓鱼就最有乐趣了。把缝衣针用钳子弯一个钩,系上一根结实的长线,绑在一根长竹竿上,靠近鱼钩部分再拴上一小块石头,上面系上一片鹅毛作为浮子,一根简单的钓鱼竿就做好了,不用花一分钱。虽然有些粗糙,但是一样能钓到鱼,总能让我们乐此不疲。选河道中一处水深的地方,最好河岸边恰好有一块大石头,因为石头底下是鱼最喜欢出没的地方。随便在河岸边的草滩上挖几铲子,蚯蚓就出来了。把蚯蚓掐成几段,放进火柴盒里,鱼饵做好了,拿出一截挂在鱼钩上,放下线,双手紧握着鱼竿,剩下的功夫就是坐在大石头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了。等待鱼上钩的过程很是考验小孩子的耐心。我和表弟分别坐在石头的两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挤眉弄眼,大气不敢出,生怕把鱼惊跑了。这样子,还真有点儿“蓬头稚子学垂纶”的味道。好不容易鱼漂动了,不过这时候可不能拉起钓鱼竿,多次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时候是鱼在试探,还没有真正咬住鱼钩。等鱼漂动了两三下,直往下沉了,就赶紧拉起鱼竿,上钩的鱼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只听“啪”的一声,鱼在岸上欢跳着,我们的心也欢跳着。
最令人讨厌的捕鱼方式,就是大人们到河里药鱼和炸鱼。炸鱼还在其次,把雷管接上导火线,插到炸药里,点着导火线后,瞅准时机,扔到河里鱼多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水面上溅起数丈高的水花,水柱冲天,这个地方的鱼不是被震死了,就是被震晕了,大人们就下到齐腰深的水里,用带有长木杆的网兜把鱼捞上来。这片水域里面所有的生灵都要遭殃,大鱼小鱼无一幸免,看着一条条小雨翻着鱼肚白,顺着水流漂下,我们心里很不舒服。不过更可恨的,是有人在河里下药,所有的鱼被一网打尽,连河水也不能喝了。以前,渴了还能在清凉的河水里用小手捧起几捧水,咕咚咕咚地喝进肚子里,下药后,都不敢喝了。很长时间里,河里都见不到多少鱼,连青蛙也少见了,更别提那些可爱的小蝌蚪们了!
村边大片大片的沼泽地里,天然生长着很多芦苇,芦苇长得挺高,连大人都能没过头顶,更不用说小孩子了。芦苇的下面,长着各种水草,有打狗棒,有水菠菜,也有叫不上名字来的像水仙花一样的草。我们喜欢用苇叶做成哨子吹,把苇叶卷起来,中间用一个葛针扎上,口哨就做好了,孩子们热闹地吹着,还真有点儿“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味道。苇杆也好玩,掐下一段来,口渴了当吸管喝泉水最方便,仔细品,里面还带着一股苇子的香甜呢!芦花开了的时节,那毛绒绒、轻飘飘的芦花,放在嘴边轻轻一吹,就飘飘悠悠地上天了,这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我们也爱玩打狗棒。有的沼泽地里,全都是打狗棒,它们头碰着头,肩并着肩,像一队队士兵挺直了身子站在那里。揪下两个打狗棒,一手拿一个,我们打闹着, 追逐着, 奔跑着,撒下一路欢笑。不过,沼泽地里,草又深又密的地方,我们是轻易不敢去的,据说里面有大蛇,能把人的腿缠住。大蛇我们倒是没见过,倒见过黑的白的水蛇,吓得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没命地狂奔。里面有不少鱼,自然也不敢去捉。
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蜿蜒。人因水而快乐,水因人而活泼。村西边那条终年流淌的小河,河两岸那大片大片的沼泽地,里面有多少孩子们的动人故事啊!村边的小河将永远在我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