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先生这部曾国藩家书效法蔡锷将军,收录了曾氏千余家书中的三百封,从曾氏家世学养,人脉关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探求曾氏的内心世界,破解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
本书从京城做官,春风得意;湘军初建,步履维艰;大战赣皖,百折不挠;决胜金陵,功高盖世;剿捻失利,英雄迟暮;总督南北,功成身遂;几个方面,解读曾氏内心。
很多人说,曾氏说一套做一套,虚伪至极,满口仁义道德却双手沾满鲜血。我觉得此言不虚,但是,难道这部书籍没有能学习的东西吗?我觉得从他几封家书里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真实的东西,就是今天我想谈的,求阙的观念。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曾氏最清楚这个道理,曾几何时,他多么想出人头地,当晚年兄弟几人手握重兵的时候,他又是多么惶恐。他的书斋叫求缺斋,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他写给六弟,九第的信里,提到有关寄给家里银两的分配问题,他认为,天有孤虚,地缺东南,天地尚有不足,何况人呢?人有缺陷才是真实的。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日月都不能追求圆满,何况人呢?人应该有点欠缺才好。所以他在家中尚有负债的情况下,仍然拿出四百金分给别人。这种求阙的理念一直支撑他的后半生。
包括在同治二年将自己的一品荫生名额给了老九的儿子,都是贯穿着求阙的理念。有书友就问了,到底人得阙到什么程度叫阙,曾国藩封侯拜相,他求阙是必然,我一事无成,求满不得,何来求阙。我想曾国藩的求阙实际是一种心态调节之法,人生的一切,心态太重要了,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尤为重要。我们父母尚在,家庭幸福,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吗?如何调节内心的不知足,如何平复求之不得的心态失衡,求阙的心境,必不可少。所以人要有求阙心境。要知道,这世上并没有富贵无边,人一生的福气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福分,珍惜机会。
打个比方,当我们求个职位晋升不得,求个薪酬待遇不得,求个贤良美女不得,求个乖巧后代不得,是不是想想哪些东西,我们偏得了?职位不得,家庭和睦,婚姻幸福。待遇不得,父母健在,身体健康。美女不得,事业顺遂,同事可亲。后代不得,手有余钱,吃穿不愁。这才是人生,人生总有阙,有盈。每个人都有自己额外的盈平衡暂时的阙,只是你这山望着那山高,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看别人的都觉得好,殊不知自己也被人羡慕。
最后用用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作为结尾。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作者认为,花全开后迎来的是凋谢,月圆满后迎来的是亏缺。诗人更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时候。也送给追求完美的你我,聊以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