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那种完全一五一十地重述书中内容绝对不是自己的爱好。虽然也可以那么做,但过程如同嚼腊。
因此,现在流行的那种二三十分钟的巨长的说书稿,就不太适合我去挣外快。
为什么?
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啊!正常情况下,一本干货类的书,里面肯定有你觉得有用或者无用,有趣或者无趣的地方。只是每个人的角度和感受可能会有些差别而已。
与其不分轻重地全面铺开,不如只选其中的闪光点,结合自己的感悟展开一下,也许要来得更有意义一些。
比如这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吧,典型的日本畅销书,书名十分诱人,但内容松散而琐碎,读起来很快,实在没必要干巴巴地铺陈上万字。
所以,像平常一样,我只挑几点感受最深的跟大家分享:
时间意识
就像上班,如果知道赶着准时下班,就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工作效率迅速提高。这是因为有了时间意识。
读书也需要有时间意识。可是如果要求你在1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并向他人转述书中内容 你能轻易做到吗?想必对于大多数人都是很难的。
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前想清楚,你需要的信息到底是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就能做到速读了。但这仅限于阅读所谓的商务类书籍。
最好再配上时间规划,效率就更高了。比如针对一本书,规定自己两小时内读完,或者时间紧迫,只能先读30分钟,下次再读1小时。这样就能自己掌控读书速度了,注意力和理解力也都能提高。
书不必全部理解
作者说到有很多人习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全部理解透彻才心安。
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心理负担,因此买书而不读,或是坚持不到最后。哪怕是读完了,也不会真的记住多少。
很不幸,我也是这样的人,但是在我看过几本关于怎样阅读的书之后,这些情况明显有了改善。当然,要改掉多年的“老胃病”,的确相当不易。
大岩俊之认为,与其读完也不记得书讲了什么,还不如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4%,去“集中火力”阅读并付诸实践,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今天碰巧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原版,里面提到,这样做也是要分书的。我们的目标不该是单纯的“速度”,而是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和自身需要,自由“变速”。
当然了,大岩俊之所说的主要是“商业类”书籍,所以也没什么毛病。
借书不如买书
我原本一直信奉“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自己买的书几乎从来没有读完过。但现在却不完全这样想了。
图书馆里,想借的热门书籍总是处于“借出”状态,有些有分量的书或资料无法外借,而且最新出版上市的书也几乎没有。
作者也说,图书馆除了不能提供最新的畅销书,跟不上读书的兴致以外,还受到归还时间的约束,难以反复阅读,汲取书中精粹的意识较低,也难以付诸行动。
的确,因为规定自己读完书要写书评,无形中产生了压力,敦促我尽快读完并早日输出,好再享受下一本书,所以自己的书再也不至于闲置了。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这个高大上的东西,我一直没有正经画过。一方面是觉得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不想再花额外的时间;一方面是不想盲目地随大流,何况单靠文字记录已经加深印象了。
思维导图的好处我倒不否认,如果你感兴趣不妨一试。
大岩俊之就十分推崇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花了三个小节手把手教人怎么在纸上制作,并推荐了电脑制作软件iMindMap。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个小技巧是:在通读书籍,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再对照该书的各种标记画图,就轻松多了——这个小技巧说明了做笔记的重要性。
反复阅读有助记忆
想要记忆读过的书,除了前面提到的抓重点核心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笨”办法——反复阅读。次数越多,记得越牢。
你或许会不屑地说,这不就是根据那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来的老掉牙的论调吗?
是没错,可是作者感慨道,号称知道这种方法的人很多,但又有几个人会真的把一本好书读上两三遍呢?
接着他又介绍了其它几种增强记忆的阅读方法,包括带入感情、向他人复述、编故事、缩写、找联系、便利贴记忆法等。其中便利贴记忆法又被有的人称作打桩记忆法,就是将不同的位置对应要记的内容,比如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家中布局,和表面毫不相干的单词联系上,这样一想到那个位置,就能想起对应的内容了。
实践: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最高境界,想来应该是学以致用。尤其是读完功利性较强的干货技巧类书籍,如果读完即忘,或毫无行动,则无异于白读。
大岩俊之自己就是一位知识的践行者。他有了创业的念头之后,读了大量相关书籍,解答了心中疑问,并及时应用起来。
比如,他用四象限法(紧急且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且不重要),将行动目标优先排序,再用著名的SMART法则(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检验和细化目标。
有比如,在做完这些之后,为了让自己真正行动起来,他还用VAK模式(视觉、听觉、体感)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
坚持将学到的东西用起来,最终,他成功地从一名优秀的销售转型,实现了创业梦。
最初,他只是模仿爱读书的成功人士,注重读书数量,但在读完忘光之后才醒悟:读书关键不在于多少本,而在于有过多少行动。
这一点,也给我们这些爱读书的人敲了个警钟。
文章链接: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值得一记的流水账
你还是那个什么都感兴趣却一事无成的少年吗?
你还在孜孜不倦地刷着朋友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