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月里夜不能寐的乡愁,吹动着一池避风的春舟。乡愁是什么?乡愁是记忆里家乡的味道,是内心里浓浓的思念,是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是魂牵梦绕的眷恋意。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承载着厚重乡愁的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人走物非、人口外流、文化断层等诸多问题,中国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失。我们的乡愁将何处安放?乡愁必须有“乡”,留住乡愁,就要保护中国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活化利用”护住乡土。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保护传统村落绝不是原封不动。村落进入当代,生产和生活都要现代化;村民有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权利。我们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将现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融入传统乡村风貌之中,用心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使自然环境、人文风情、村庄形态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创新与振兴,“产业赋能”凝聚乡亲。传统村落保护,既是对其历史价值的发掘和认知,也是当下与传统的真切对话。创新与振兴是打破传统村落保护僵局的突破口。栽下梧桐树、引得凤还巢。传统村落要想实现从“流人”到“留人”的华丽转身,关键要振兴乡村产业,而旅游是当下传统村落最现实的发展手段,我们要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要坚持“去景区化、去商业化、去公园化、去城镇化”的旅游开发原则,既让本地群众保持自然的乡村生活状态,能够参与旅游服务各个环节,保持本地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乡村生活,又让游客体验清新自然真诚淳朴的乡村风貌,留住了乡愁,在景区、游客、本地老百姓之间取得多赢。同时要坚持连片发展的思想,有意识地进行差异化打造,如甲村游览,乙村住宿,丙村购物,把连片区域的传统村落走完才能完成整个旅游活动,而不是只去一个村就不用去其他村子。
记忆与传承,“文化乡愁”守望家国。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与灵魂所在。我们要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个乡村、一个地区最值得珍惜的资源就是它的文化印记,这也是活化传统村落最应该倚重和发扬的优势资源。传统村落的发展应该围绕这些独特的优势资源做文章,在坚守中求发展,要做到“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我们要坚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与置身于其中的村落是一个整体,他们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村落文化的承载者,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保护、传承这个村落特有的民俗、信仰、技艺、人文环境等文化遗产,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我们要坚持物化和可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大力气保护非遗传承人,形成老艺人肯教、年轻人肯学的社会氛围。
乡村是我们的根,农村是我们的家,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留住乡愁,才能让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走的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