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了,熬了一年攒足年假,为的就是这个时候玩儿个痛快,甚至,有人已经提前错峰踏上了旅程……鉴于你点开了这篇文章,那么我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你喜欢旅游,你更关心吃。
旅行和美食,本是同根生。都是生活方式,本就处处相通,在英语语境中,酒店和餐饮甚至是一个行业,Hospitality。人家米其林,就是抓住了汽车旅行者“吃饭是刚需更是享受”的痛点,成为了全世界食客顶礼膜拜的美食圣经。
是啊,出去旅游,就关心吃和住了(恩我就这点出息)。
你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越临近出发,手头的事情越做不完,每天上班都在咆哮边缘,下了班,则完全不想碰电脑、只想往床上一躺就算了。攻略什么的,总是拖到最后一天才临时抱佛脚。
有没有可能攻略不看、功课不做,下飞机两手一甩,就轻轻松松找到好吃的呢?
本来想回答你“做梦”的……这世上万事本无捷径,但不做攻略、到地发挥找吃的,却是有门道可循的!
第一步:明确旅行的重点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明确自己旅行的重点。
以我自己为例,我就是喜欢吃东西,所以我出去玩都是以“吃”为中心的。不好吃的地方,基本上不会出现在我的旅行目的地清单上。巴黎我可以不去卢浮宫、蓬皮杜(当然是因为蓬皮杜当时在展的弗里达,在墨西哥看够了),但是我就愿意大晚上的去排一个餐厅的第二轮翻台(因为订不到位置,只能眼巴巴等别人先吃完了),也会因为抵挡不住食物的香气一晚上连吃三顿,更可以为了吃,专程去某个目的地旅游。
很多事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去黄石、优胜美地等国家公园看风景,那就……真没什么可吃的;去看音乐节,基本也就只有小吃摊子上的Pizza、热狗、快手沙拉可供选择。而如果在热门景点附近,除非是特别贵的馆子,通常也找不到什么好吃的—热门景点和“游客坑子”(Tourist Trap),80%的情况下都如影随形。
但若你一门心思扑在吃上,走在路上,视线都不由自主地飘向街边的面包店、甜品屋和各色餐厅,再找不到好吃的,也只能说命苦。
根据吸引力和行动力法则,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确定的细节越多,越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执行方案。举个例子,去年9月,我和朋友结伴去新英格兰公路旅行,期间抽了一天去缅因州的Acadia国家公园,傍晚时分,临时起意,想找个僻静小港口看日落、吃龙虾……关键词很多,目标范围也就相对较小,于是就真的吃到了!在海港小镇Belfast,找到一处港口龙虾市场,日落前赶到,吃到新鲜的半自助龙虾,两只龙虾,加上配菜和可乐,竟然只要300人民币不到。
不过,临场发挥这种态度,不太适用于高星米其林餐厅。大牌餐厅,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提前预订,一方面位子紧俏,另一方面,餐厅也需要时间确认食客是否有过敏和不喜欢的食物;当然了,如果你是像鸡缸杯拥有者那样的运通黑卡持卡人,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倘若你入住了相对质素不错的酒店,那么提前请酒店礼宾制定行程、代订餐厅,是最两腿一跷、一劳永逸的情况了,这个方面,我们稍后细说。
第二步:积累素材、实用美食搜索工具
不做攻略,平时的积累是很关键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吃也是要培养感觉的,平时不管不顾、不培养吃的情操,关键时刻,我怎么知道去哪里吃什么……我们之前撰文介绍过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几个“美食指南”(点击可读),平时多关注一下动态,绝对会有帮助,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企鹅吃喝指南……而其中提到的日本的tabelog、美国的Zagat这些搜索餐厅神器,都是可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临场使用的。
下面,我们进入技术流层面:如何即兴找乐子。我一直非常钟情“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也就是签到/点评软件,是行业先驱Foursquare的忠实用户,至今用了快五年,累计超过3000次签到,积累的数据非常丰富。
因为我签到实在太多次了,Foursquare的后台算法,好像已经比较熟悉我的口味,通常会给出非常合适的推荐,以至于它后来裂成两个软件、变得非常难用以后,我也没有抛弃它;收录地点条目中,吃喝的东西特别多,加上用Foursquare的一般是比较爱追新技术、讲求时髦的年轻人,比较潮,打分也靠谱,相比美国大众点评的Yelp,要准得多。
缺点是:没有中文版,过于依赖英语人群,在某些城市非常难用,比如上海和北京。
抵达目的地,我会打开Foursquare(或者Yelp、大众点评等提供位置服务的餐厅评分软件),按需搜索。在海外大一点的城市简直屡试不爽:在美国中部小镇找炸鸡,在六本木找酒吧,在秘鲁找咖啡馆……随遇而安,得心应手啊。
锁定合适的目标,需要做二次确认,此时,可以祭出搜索引擎和Zagat,看一看整体评价,会更靠谱一点。我个人不太信任太大众的评分网站,因为游客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会因为一个店价钱太贵而给中评,也会仅仅因为一家难吃的店提供了现场佛拉明哥舞蹈而给出满分好评……你永远不知道,给出点评的人是不是跟你趣味相投。
第三步:不耻下问、尽情搭讪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找靠谱地陪拉个单子。因为本身爱吃,认识各地资深食客小伙伴的几率会比较大,所以,多数情况都能找到人拉单子。
如果没有地陪,就需要你有“不耻下问”和“尽情搭讪”的精神!
懒得看攻略!不相信网上的点评!没有本地朋友指点迷津!没关系,这种时候,你最好的朋友,就是酒店里那些专司“吃喝玩乐”的礼宾们。
还记得《布达佩斯大饭店》里无所不能的“交叉钥匙社团”吗?一家上档次的酒店,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绝对是它的礼宾(就好像一家餐厅,最擅长搞客户关系的,绝对是看起来超厉害的领班老头)。最好的职业礼宾,不仅仅是拿下海景餐厅最棒的位子,或是拿着圆珠笔在地图上勾勾画画,告诉你前往某个景点的最佳路线。最出色的礼宾,本身就是“格调”的代名词。他们孜孜不倦地紧随潮流,关注每一个新店揭幕,研读每一篇餐厅酒吧点评,对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只要你想得到,就没有他们不知道。
坦白说,如果不考虑任何现实情况,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酒店礼宾呢。
我是个重度话痨,住店爱骚扰礼宾,从去哪里玩到吃饭各种问题机关枪一样扫个不停。不过,礼宾给到的建议,个人相对持保留意见,部分酒店礼宾会跟在地的旅行社、餐馆、导游拿回扣,推荐未必靠谱,我自己的确是碰到过礼宾推荐“大路货”游客坑子餐厅、到店扫一眼菜单当机立断换地方的情况,但如果住的是小型高星精品酒店,通常情况会好些。
不过呢,其实我最喜欢搭讪的,是酒吧里面的Bartender(酒保)。这些人,自己是餐饮从业人员,也算是半个旅游业中人,更是大半个Sales,不仅会调酒、颜值高,更要会聊天(才会生意好),因此本地吃喝玩乐,懂得特别多。找他们推荐其他酒吧、餐厅,其实比礼宾更靠谱。至于要怎么迅速搭讪,这个就又回到心态上去了,热情一点,尤其是小姑娘,不要怕生,勾搭起来!
至于餐厅服务生,不建议去问他们的意见,除非是很出色的餐厅。相对酒保来说,他们的薪水和小费都会比较低(实话),所以可能比较难提供太有价值的信息。
举个例子,去年年初在东京,头天晚上临时决定去喝酒,手机上搜出一堆酒吧,花十分钟做了下二次搜索,确定了要去一个叫Bar Gen Yamamoto的酒吧。进门一看,一共只有8个席位,一张500年树龄的整块槐木台子,只做一个固定的季节限定试酒套餐(Tasting Flight),贵是贵的,但极有意思;老板Gen在纽约呆过8年,在我喜欢的几家店当过酒保,英文说得巨溜,后来就是问了他的意见,去了六本木的另外一家Whisky Bar,喝得超级开心!
最后:爱吃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以前,我也是个比较“gin”的人。狮子座都是控制狂,容易吹毛求疵,出去玩就觉得啊我一定要吃(喝)到什么,我一定要去哪里哪里玩。其实随便一点,反而会有意外惊喜。去年 Roadtrip,放弃了在风景很好的景区住宿,选择了回程路上一个很无聊的枢纽城市,结果,第二天在看着有点慎人的一个贫民区,吃到了无比香嫩的烤牛肉三明治!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朋友说,吃一口就马上心情变好了的人,也是服了你了……)
去巴黎的时候,也没有刻意去名店,而是吃了很多藏在居民区里的Bistro小馆子,特别不拘小节,味道也好。最有意思的是我竟然在巴黎吃到了最喜欢的汉堡。老实说,在纽约吃了那么多汉堡的我,又怎么会稀罕在巴黎吃这种美式食物呢?拗不过巴黎的地陪小伙伴硬要带我去,结果出人意料,好吃到爆炸…
节选一段我以前写的这个汉堡:
“两块质感近似短法棍的汉堡面包中间,一丝不苟地码着切口整齐的嫩菠菜,三种口味的芝士(其中一种是霉香十足的蓝芝士),焦糖洋葱末,以及一块渗着血水的牛肉饼。我永远都忘不掉第一口的惊艳。肉汁的鲜嫩,绿叶菜的清甜,混合芝士的罪恶浓稠,加之焦糖洋葱甜咸交织的点缀。几口下来,那些纽约汉堡,什么JG Melon,Shake Shack,在心中的地位已骤然降至“掉屑汉堡皮夹着粗笨肉饼、切得乱七八糟的生洋葱番茄、还非得加进一片酱瓜”。诚然,简单粗暴的美国汉堡,也不失为一种体验,但相较面前这块匠心可贵的汉堡,实在是高下立判。”
说了那么多废话,就是想告诉大家,旅行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意外惊喜”。一个热血满满的爱吃鬼,多半都会得到当地人民的款待,即便语言不通,也总有办法吃到好吃的。
文/喜北肉豆蔻
企鹅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END -
有理,有趣,有料
🐧
最具公信力的美食自媒体
你身边最懂吃喝的好朋友
企鹅吃喝指南,国内最具公信力的美食类独立自媒体。专业不高冷,有趣不盲从,为追求品质吃喝的你,带来最有价值的探店报告、食物评测、饮食科普和美食视频。旗下企鹅精选,每周上架零食、咖啡、葡萄酒和精酿啤酒等精选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