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治人事天之道。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治人事天有些遥远,但对于君主来说这是大事,治人不必说是日常政事,关乎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事天不单是君主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民安。古代君主都要行祭天奉地的礼仪,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历史上只有功勋致伟的君主才能到泰山之巅五岳独尊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向上苍表述自己的宏愿与敬业之心,可见对于天地的敬畏是有多么的深厚。
对于天地的敬畏,也是一种遵道守理的表现,尤其是农耕文明时代,在人类掌握了二十四节气耕作规律后,就希望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凭借自己的辛苦劳动获得好的收成,不饿肚子不受冻。古代中国人是如此的遵守自然规律,在他们看来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在基因深处就自然而然的服从于这种安排,毫无怀疑之处,更无违背之想。他们发现并掌握了这种规律,就严格遵守,并没有费尽心思去想为什么是这样?
老子提出治人要“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治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好好的正常生活,而正常生活的基础与前提是适应环境,所以老子说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节律,节省思想之耗,就像古人一样按部就班就好,何苦费心劳神。老子还提出事天要“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事天,就是遵道守理,祈求上天能风调雨顺,降福于民。祈求上天降福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类首先要按自然规律行事,就如你都不按节气耕作,既是风调雨顺又有什么意思。所以事天的第一步是敬畏天地,依律而为。
韩非子为什么说事天要“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他认为“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sè)之。”意思是如果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原来节省的原意是这样,我们现在认为的节省就是节俭。老子的告诫让我们明白了人最应该节省的是精神。人的精神(精气神)是先天本有,量是一定的,只有那么多,用完了人也就完了,所以老子让我们要节省着用。人的机体是精神的承载体,我们常说人一受伤就破了元气,这就像杯子破了水会流出来一样。所以,我们既要珍惜精神,也要保重身体。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语就是身体健康,因为身体健康了精神才能保住,精神充溢人才精神。劳神过度,精神外泄,人自然就萎靡不振。
韩非子认为节省精神的实质是“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意思是节省是指爱惜精神,节省脑力。一个真正懂节省的人,不仅是节省物质,更重要的是节省精神,珍爱精神。当下多少人整天暴饮暴食,熬夜妄为,在损害机体的同时也消耗着精神。所以老子说:“治人事天莫如啬。”意思是治人事天没有比得上节省的。治人,依照律法规则办就行,不需要人劳神费力;事天,依照自然规律办就行,更不需要人费精费神。人不治,天不事,只应人为而已,别无它因。
【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sè)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自然规律是如此的善美,人遵照就行,还要费神什么?费神的结果就是自以为是与无限痛苦。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