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取根鱼刺花6000元到底值不值?细细探究,不仅发现病例的特殊性,还有隐藏在背后的社会问题。
2015年11月1日,常州一位市民吃鱼不慎被鱼刺卡住,吞饭和喝醋都没能解决后送往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由于鱼刺位置比较深(距离门齿18cm),经过检查、手术后,鱼刺成功取出,但家属看到近6000元的账单后,认为医院在乱收费,还在当地论坛上发帖说:“如今取根喉咙里的鱼刺这么贵哒!都赶得上生个娃了!”
诊疗方案合理吗?
据家属在论坛上透露,患者先进行了咽喉镜和胸部CT平扫无果后,又做了食道造影,才发现鱼刺。家属质疑为什么不先做便宜的食道造影呢?因为鱼刺可以在CT下呈现稍高或高密度影,而且可以判断食道是否破裂,是食道异物中传统的诊断方法。而食道造影虽然特异性较高,但是食道造影通常用钡餐,而食道破裂是钡餐检查的禁忌证,届时造影剂必须换成碘油。
而事件中的“肇事者”——鱼刺只有1.5cm长,还是嵌顿在食道壁中,因此胸部CT平扫比较难看出,咽喉镜当然更是毫无收获。
接下来是手术治疗是否合适,由于鱼刺在于距离门齿18cm处,不是在咽喉这么标签的地方,所以取出鱼刺也不像平时卡在咽喉时那么简单。手再长也不可能在一楼就能碰到二楼天花板,对吧?更何况,距门齿18cm的食管壁是个极其危险的地方:
在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食道的解剖图,15cm处就是第一狭窄处,而再下一点的18cm处可谓“四面楚歌”:前面是气管,一旦穿孔就是气管食道瘘,容易引发误吸;更可怕的是在两边的是主动脉弓部的“三根毛”,一旦鱼刺穿破食道进而损伤两边的动脉,则直接导致患者大出血。如果是在25cm处的第二狭窄处穿破主动脉,那可是几乎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当年笔者在临床第一个死亡病例就是食道异物穿破主动脉,最后吐了一脸盆的鲜血,因误吸和失血性休克死亡的。
于是,医生们决定实施无痛食道镜探查和异物取出,这个看似“杀鸡用牛刀”的决定是恰当的。
价格很贵?
当这位家属将账单贴在论坛时引来了无数网友围观。有人说:“艾玛,这绝对是明天头条《天价拔鱼刺惊现常州》”。也有人理性地认为:“这鱼刺卡的位置很要命的好不好!六千已经很值了!”
由于尚未公布患者医疗费的详情,无法评估医院到底是否乱收费,但业内普遍感觉这个价格差不多。该事件以医院按照地方相关规定收费而得以平息,但还是反映出民众对于医疗的了解缺失。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现在,如何才能让民众认识到看似很简单的疾病其实隐藏着更危险的后果?有时候光靠医患沟通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考虑如何改变公众一些根深蒂固的误区。就像本案例的患者,被鱼刺卡了还要吞饭、喝醋,这不但无效,还可能是导致鱼刺卡在食道的罪魁祸首,如果鱼刺进一步损伤心脏、大血管等,就不是末尾再加一个“0”那么简单了。
不仅如此,公众对于医疗服务价值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上个月出现了一起“拿耳朵里的棉签就花了100元”的事件,患者同样认为收费过高。我们不能以“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理由责备他们,毕竟医疗价格是由政府相关机构决定的。但我们社会应该思考如何让公众认为这样的医疗价格是合理的,认为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值得的。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扭曲”,是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