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的《小欢喜》电视剧很火,三个不一样的家庭,却都突显同一个主题 ----“爱”,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爱。撇开母爱暂且不谈,在这三个家庭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个父亲对于孩子的付出。首先,乔卫东乔英子父女。乔卫东知道乔英子喜欢宇宙天文学、喜欢玩乐高,于是就买来望远镜,甚至花了大价钱买限量乐高玩具;其次方圆方一凡父子,临近高考,了解到儿子兴趣以及对于考艺校的强烈愿望后,就算顶着被挨骂的风险,也还是偷摸着先让方一凡去见了小梦;最后,季胜利季杨扬父子,由于季胜利身份特殊性,父子分隔多年,再相见已有隔阂。为了重新拉近和儿子的距离,了解到儿子喜欢车后,就去大舅子那里体验了一把开车的感觉,还使用Victor的网名和儿子聊天。从简单的兴趣了解程度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父亲对孩子的爱,而也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就不只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其实父子间的关系也是一直以来就在讨论的话题,能做到像电视剧中这样的,相对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家长也是一直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很多作家名人给出了答案。就比如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傅雷的《傅雷家书》。而今天就以傅雷的《爱在最深切的关头》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
首先谈一下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和评论家。他的《这本《爱在最深切的关头》是写给孩子傅聪的家书。书中一共收录了112篇经典家书,首次按照“人生”“艺术”“修养”“感情”四大主题将家书进行分类。其实傅雷和傅聪的关系并不好,但他的家书却一直被当做经典推荐给家长阅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傅雷经常性地在家书中流露出对傅聪的赞美。
世界上最高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新生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春达出来的艺术!
孩子都是喜欢被夸赞的,但由于中国人腼腆不善于表达的传统性,很多家长都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对孩子的赞美。其实有时不经意赞美是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也能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管是多大的年龄,在得到自己父母的赞美,其实就是得到了父母的认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骄傲。
二:不要掩盖对孩子的关切
在翻看傅雷写的家书时,你就会发现每一篇都表露出了傅雷对傅聪的关切,这种关切不仅只有生活,更重要的还有身心。
我老是觉得,你离开琴,沉浸在大自然中,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与感受好处更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在遇见烦恼时,建议傅聪休息一周,好好放松。这正是如今好多家长值得学习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从农村走向城市,也随着孩子心理越来越成熟。许多家长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能帮上孩子,内心觉得惭愧,于是有很多关切的话就埋藏在心间,不敢表露,因为最怕的就是最后,只剩下无奈。其实不管如何,父母都是孩子最后的依靠,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勇敢的表达出想法,那孩子心里也就慢慢习惯自己独自坚强,这就把孩子越推越远了。
三:不要停止对自己的提升
傅雷有着多重的身份,可见他的学识和涵养都是很高的。所以在家书中,他才可以给傅聪很多的指导,也能和傅聪一起谈诗说文,达到精神上的沟通。就比如关于《长恨歌》,傅雷就给出自己的看法:
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
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怎能如此分析 。又怎能和孩子达到精神上的沟通。还是那句时代在变化,作为家长,如果平时自己不接触新事物,不学习一定的知识丰富提高自己,那将来和孩子的话题也将会减少,甚至最可怕的情况就是,当孩子问你问题时,自己竟然无法回答,那孩子只会更加不愿意沟通。所以提高自己是必须一直坚持要做的,不要说到了某一阶段就放弃。“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流传至必然存在道理的。
《爱在最深切的关头》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其实也是写给每个家长的信。他说“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做父母的都很不容易,但却不得不掌握如何和孩子相处这一门学问。我相信看过《爱在最深切的关头》后,结合以上的“三不”,应该就会踏入这一学问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