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想,成人之于儿童,到底意味着什么。
儿童没有成人,似乎连基本的存活都做不到。
但,除了为儿童提供生存环境,我们成人还起着什么正向作用。
这两天在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印象中之前也看过这本书,但这次看,似乎有了更深的体会。
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有了孩子,对书里很多细节,更能产生共鸣。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儿童不理解我们,也不能保护自己免受我们的侵犯。他们接受我们所说的任何东西,他们不仅接受虐待,而且当我们责备他们时 ,他们总会感到错在自己。
儿童不能用理性来判断待遇是否公正,但儿童能感觉到某些事不对头,并因此变得抑郁和心理扭曲。
儿童出于对成人的怨恨和对轻率行事的成人的反抗,就用怯懦、说谎、出格的行为、没有明显理由的哭闹、失眠和过度的惊恐来表现,因为他们还无法用理性弄清楚抑郁的原因。
的确是这样,儿童在遭受大人的责骂时,第一反应不是我没错,而是,我哪里做错了,下次要改,要不然爸爸妈妈会不开心的。
这样的体验,作为已经是成人的我们,稍稍回忆下,也能回忆起幼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个孩子在幼时长期遭到指责和贬低,那长大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自卑和低价值感人格。
而之所以会影响这么大,就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理性来分析自己的处境。
他们不明白, 原来大人也是经常犯错的,大人骂孩子很多时候,只是发泄自己的心中的怒气,跟孩子本身有没有做错事没多大的关系。
孩子不会这样想,他们的本能就是:肯定是自己错了。
我自己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小时候爸妈忙于做生意,经常口角不断。
多半是因为钱的事,当时我们家四个小孩。
我常常在想,肯定是因为我们小孩太多了,爸妈才这么辛苦的赚钱,因为辛苦赚钱,才吵架的,都是我们的错。
从此,在心里就认定自己是个负担,而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会通过一些行为来弥补。
比如做很多家务,很乖,认真读书,考好成绩。
做家务和乖这两面可以做到,但要考好成绩,不是自己想考就可以考好的。
也是成年后,才明白,为什么明明很认真读书,成绩却很一般。
学习方法也是一方面,还有更多的是不够专注,爸爸妈妈会不会吵架,是我每天都要担心的事情。
以前会怪父母为什么没给我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现在也想通了,他们有他们的难处,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完美父母。
这几年看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也算是慢慢疗愈了大部分。
真正发生最大改变还是在生女儿之后,在跟女儿的相处中,会重新体验一遍自己还是小孩时的心态。
我经常对女儿说:你很好,你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虽然养育孩子很辛苦,但要不要孩子是父母决定的,并不是孩子主动跑来你家的。
既然你决定当父母了,那养育孩子就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能因为自己有苦恼、有情绪,就怪罪到孩子身上。
当然,这看似完美的心态,也不是每天如此,很多时候依然会犯错。
目前仍在慢慢调整中,希望慢慢地能更平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