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顾志能《图形的运动练习》有感

      为深入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自身专业素养,2024年4月12日---14日,我们来到郑州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组织的第十五届“基于新课标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名师课堂”研讨会。又一次的学习旅开启,又一次的感悟和反思,今天我想说一说顾志能老师的《图形的运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还需努力强化。

      —、修身养言: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

      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能力,不断开展基于数学语言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1.修炼语言表达

      要认识到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关注数学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只有自身表达水平提高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像顾老师一样更专业、更规范、更精准地表达数学语言,同时也能够捕捉到数学语言表达的细节,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2.修炼教材解读

    我们还要深人研究教材,正确、合理、全面地解读教材,引导学生更专业、更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比如,在顾老师的这节课上,如果教师自己对于轴对称的理解是静止的,那么学生一定也会从静止的角度去表达图形的运动。因此,需要深度解读教材,从整体、专业的角度去思考与构架,引导学生更合理地表达数学语言。

    3.修炼语言教学

    教师还器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语言表达的练习,创设有效的环节来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有效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真正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二、融合教学:设计合理的语言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提高个人素养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不断关注数学语言,融合有效的材料、方式和要求,为学生创设更合理的语言表达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融合多种语言的丰富表征

    数学语言的表征形式可以由数字、文字、图形或符号等组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形式也有多种,可以直接口答,也可以书面表达,甚至可以脑中想象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在语言的转变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2.融台不同语言的整体呈现

    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经历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过程,教师需要设计更具融合性的材料,把不同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并让学生在不同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巩固、拓展知识。顾老师这节课运用一个材料,但该材料非常巧妙地整合了三种不同的图形运动方式,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有刚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保持不变)的方式,同时也强化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融合不同层次的合理推进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数学语言表达的不同层次,处理好理解、模仿、运用和创新等不同数学语言表达的学习过程,有效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顾老师按还原的步数,逐步提升数学语言表达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模仿,理解与创新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每次聆听专家的课程,都会收获到很多知识,一步一步的成长,感恩感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