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也不能期待一个未被训练以合作之道的孩子,在面临一个需要合作训练的工作之前,会有良好的表现。但是,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而每种工作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利的方式来予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有较大的机会成功的克服困难。”——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但只有对大多数人共同的经验总结而得的意义,才是相对“科学”的。
人生面临三大不可改变的事实:依赖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克服人肉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安全以求得生存;个体并非唯一,需要依赖他人,与他人联系才能生存,我们对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依赖性别来产生爱情和婚姻。这三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社会和性的问题。
生活的意义有两种共同特征:“错误的”“正确的”,其区别在于能否相信通过合作和交往的方式解决问题,前者的意义是个人的意义,后者以合作和奉献作为生活的意义。
而我们对生活意义的解释源于童年,不同的童年经历对生活意义的解读不一样。阿德勒提到生理缺陷、娇宠和忽视这三种容易产生错误解释的童年经历。
这也说明生活的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觉得我们自己。
既然童年的经历是重要的,那童年初次的记忆就尤为重要,记忆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被“当作”何物,对它们的解释,以及它们对现在及未来生活的影响。
-----------------------我是分界线---------------------------
我记得大学时代的闺蜜曾说,生活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我曾经也很认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群中没有找到存在的价值,我们对于他人是没有贡献的。
我记得《正面管教》课堂上,老师问过我们是否能想起自己初次的记忆,当时在坐的学员说出的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记忆“被父亲打骂”“被父母惊吓”“在幼儿园躲得远远的”等等,对于美好的记忆,好像不美好的更容易记住,而这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理解。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日本连环杀人事件的案子,凶手患有先天残疾,父母并不喜欢他,他从小孤僻,同时因为疏于管教,他只跟爷爷最亲近,在爷爷去世后的两个月,开始了他诱拐奸杀幼女的犯罪事件。生理缺陷、娇宠和忽视,任何一种不问题都会导致对生命扭曲的理解,更何况三者都占了,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
我们普通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一面娇宠一面忽视,来自祖辈的娇宠,来自父母的忽视,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