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俩靠着哥哥偷窃,弟弟销赃的违法行为艰难求生。
当警察找到这对兄弟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废墟里的“家”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
这对兄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而是各自的父母因为无法履行抚养义务,是他们成了“事实孤儿”。
这就是2019年6月28日央视普法栏目《今日说法》播出的《流浪“兄弟”》的故事。
电影《野孩子》正是由这个感人却也令人唏嘘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现实题材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完整回看了《流浪“兄弟”》这一期的《今日说法》节目。
那种生存的本能、被遗弃的无奈和人性在明暗之间的温情脉脉令我十分动容。
而马亮(化名)和轩轩(化名)超越了血缘的兄弟情,让严苛的法律也忍不住想要多帮衬一下这对兄弟。
负责此案的警官周佼和她的同事意识到这对兄弟缺少的不仅仅是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更缺少帮助和关爱。
他们帮轩轩联系了一所公立小学,促成了轩轩破格上学和免除书本费、餐费的美好结局。
虽然,最终还是不太用心照顾轩轩的爷爷在履行实际的抚养义务,但至少除了那个四年以后才能重获自由的“哥哥”,轩轩有了更多可以信任的人,也在学校交到了许多朋友。
这部电影实话讲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主体故事还是按照这个事件的真实面貌一比一还原的只是增加了许多兄弟俩之间的日常生活细节。
有一个改编的点值得一提。
也许是为了说明像马亮和轩轩这样的事实孤儿还有许多如果不妥善处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那可能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最终导致正处花季的孩子误入歧途,坠入深渊。
但这个所谓的控制教唆孤儿犯罪的团伙,更像是影片为了丰富故事情节强行添加的,与主线故事关联不大。
轩轩面对镜头说的哥哥不让自己去偷窃,在电影里却成了轩轩偷玩具和零食,被哥哥发现后,哥哥扬言要离开,轩轩害怕只能承认错误,表示不会再去偷窃。
可事实上轩轩已然构成了盗窃,虽然数额不大,但性质依旧比较恶劣。
现实中的轩轩应该是只负责销赃,在他这个年纪也许不知道什么是销赃,销赃是违法的,他只是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想要吃上饱饭,想要有一个关心照顾他的亲人。
节目中,周警官在审讯室问马亮想不想见见轩轩,得到的答案却是不想。
虽然,他把头深深地埋在双手之下,没有太多对他和弟弟生活上的细节描述,但那种夹杂着悔恨、遗憾和不舍的情绪却可以穿透屏幕,直达每一个观众心底。
好在,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能坚定地不让轩轩去偷窃,就说明他是一个明是非、懂法律的人。
他与轩轩的兄弟情不会因为四年的刑期而中断,能有这样一个超越了血缘,却也比血缘亲情更加纯粹真实的亲情,就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核心。
只可惜,电影总是在通过对比事实孤儿和家庭幸福的孩子之间的巨大反差,来反反复复强调事实孤儿们的磨难与不幸,并用过度理想化的方式去呈现马亮和轩轩的生活,总给人一种脱离了现实的陌生感。
影片结尾的字幕证明,这的确就是一部预料之中的普法电影。
201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各级政府部门重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普法节目到普法电影,不变的是对事实孤儿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动人的是兄弟之间以求生为目的的互相扶持与关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