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一段对话,一场激荡心灵的头脑风暴
进入21世纪,文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还占据着足够重要的位置?曾经的世界文坛,那些璀璨如星辰般的名字,犹在耳边。
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托尔斯泰。。。太多的文学巨匠,用一部部长篇文学,带给人们震撼,带给世界启示。
穿越历史长河,世界当代小说和著名小说家,你又有多少了解?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为读者详细介绍了2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小说家。
作者柏琳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原资深记者,曾经采访120多位国内外文化人物,2018年入选单向街公益发起的水手计划,现为独立记者。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与文学家们畅谈文学、社会、政治等等议题。通过作者的提问,读者可以了解在小说故事之外,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于时政、社科、民族等尖锐问题的独到见解。
战争反思
有着“德国文学君主”之称的马丁.瓦尔泽,他的小说《批评家之死》享誉全球。作为一个德国人,在面对二战期间,德国的主站问题和纳粹疯狂屠杀,他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和反对。
在他的理解中,德国历史上出现过康德、黑格尔、尼采等著名哲学家,也是荷尔德林、歌德、瓦格纳文学巨匠的祖国。
所以,暴政与民族属性,不能简单的画上等号。
面对同样的问题,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阿摩司.奥兹是犹太裔作家,他是2016年国际文学人物,他的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让他成为呼声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希伯来语作家。
作为二战受害者的犹太人,他似乎比其他人,更有资格控诉战争的暴行。但在他的小说中,读者通过阅读点滴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作者对人作为本体的关心,由此,他也被誉为“以色列的良心”。
民族独特性与极端民粹
无论从什么渠道,你一定不可避免的听到“全球一体化”这个词汇。是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当下,一切都无可避免的进入了同质化。
英国小说家大卫.邵洛伊,拥有一个匈牙利的父亲,和一个加拿大的母亲,自幼跟随家人四处游走的他,对现代人的漂泊感,感触颇深。
他被欧洲媒体誉为一个“非常英国”的小说家,而他的小说,则被评价为“写给作家的书”。
当他来到中国做签售的时候,也赫然的发现,国内许多大城市,有着比肩世界大都市的建筑和科技。
面对全球城市的“相似性”,他表示,当今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国界和民族的边界,似乎愈加模糊。
与之相对的,是来自伊朗女作家阿扎伊.纳菲西。
2022年的足球世界杯,让全世界人们,领略了中东国家的富饶。星级酒店栉比鳞次,豪车、美人珠光宝气。但是作为邻国的伊朗,却是另一番天地。
二十世纪初,伊朗也曾经如其他国家一样,拥抱全世界。那时候,电影院、咖啡厅开遍了大街小巷,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在党政机关担任要职。
纳菲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国完成了文学博士的课程。80年代初,回国后的她却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一夜之间,法律退回到了古老的时代。
女性不能接受教育,10岁之后就可以婚配,一生被男人管束,不得化妆,不能裸露皮肤,出门佩戴头纱和长袍。不仅如此,如果一旦越界,就会受到极其严酷的刑罚,甚至被剥夺生命。
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民族属性,排斥一切其他国家和民族,
由此诞生了极端民族主义,即民粹主义。
回国后,作为大学老师的纳菲西,不能继续她的工作,于是她转而秘密教授女孩子们阅读小说名著。她成为了女孩子黑暗世界的烛光,也是她对极端民族主义的反抗。
小说
小说作为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每一个时代,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有的小说娱乐大众,让人们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小说记录历史,在时间长河里,为后人解开谜题;有的小说充满哲思,启发了无数摸索前行的人;有的小说脑洞大开,却在冥冥之中预言了未来。
卡夫卡将小说称为一种祷告,瓦尔泽说永远为自己写作,奥兹认为他的小说不下判断,邵洛伊则追求无限接近真实生活的感觉,纳菲西告诉世人,在小说里,理解比批评更重要。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是一场与作家的对话,是一场文学场域的头脑风暴,是对政治、社会、民族、国家的见解,更加是对人类命运的评述和预判。
用文学的方式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世界,了解人类,而不是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