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样的快节奏、关系淡泊的城市,见面是一件“昂贵”且“有风险”的事情,不光耗时、费心、劳力,还面临“揭老底儿”、“给差评”等风险。如果能到别人家里做客,那就更是不得了了,简直可以说是“老铁”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时刻,如果因为咱做客人的,举止不得体,给主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太得不偿失了。本文从预约到离开,给出五个小技巧,让入门拜访变成关系增进的机缘。
01 提前安排,按时抵达
这里的提前安排有时间上,还有随手礼上的。
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一定要提前沟通,选一个双方都方便的,不委屈自己也不拖累别人。最好是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双方都舒服。
如果不能准时到达,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主人家。若做得更细致,出发和快到达的时候,也对接一下,免得唐突和尴尬。
到达之前,务必要保持电话畅通,“失联”的后果极其严重和恶劣。清晰地记得,毕业第一年,闺蜜叫我上门吃饭,到了楼下,她碰巧在厨房忙活,手机在客厅,门铃和电话都联系不上,让我足足在楼下等了20分钟,可把我气坏了了,后来上楼,狠狠把她数落了一顿,才稍微解气。
随手礼物上,可根据主人家状况进行准备。若有老人和孩子,一般以这两类人的需求为主。
02 进门后,观察和询问,快速掌握屋里状况
“以人为本”,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
进屋,先观察屋里人员状况,确认他们彼此的关系。然后一一问候,无论是老人还是小朋友,抑或上门的维修师傅。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和善地告知“初来乍到,多多关照哦!”
前阵子,表弟来吃饭,七七在厨房准备晚餐,表弟进门一屁股就坐沙发上扣起了手机,“真是个孩子!”这是委婉的批评。
观察共同点,消除疏离感。若观察屋里的陈设、家电家具、小摆件和照片等等,最好抱着欣赏性的态度,而不是品头论足。一把老旧的摇椅,或许是这家老人的心头好儿呢。
一个人屋里的布置状况,其实是一个人习惯、爱好和品位的体现,背后有时间变幻和用心良苦等,若真是觉得好奇、不理解,可以用好奇的语气去问主人,不要一下子就带出自己的评价。
03 尊重主人习惯,不可随便
“礼多人不怪”,这里不仅是礼物、礼貌,还有礼节和尊重。
各家都有自己的习惯,比如是否需要换鞋,随手物品(雨伞、背包等)如何摆放,在哪个位置落座,用哪副餐具,洗手后用哪条擦手毛巾,喝水的水杯等等,尽量询问后再动手,避免莽撞。
04 及时感谢、赞美和欣赏
一般主人都会给上门客人端茶倒水、递水果和零食等等,这时候一定要表示感谢。这种感谢不一定是简单直白的“谢谢”,还可以是赞美,选中一个细节,比如主人家的茶杯、茶叶,餐桌布置等等。
若是留在主人家吃饭,一定要感谢一下做饭的主人,方式除了说菜品味道、搭配等,还可以简单地说“麻烦了,辛苦了”,或是讨教某个菜汤的做法。这都会让付出的人有种存在感和满足感。
05 告别的举手之劳,留下完美句号
在主人家一个举手之劳,也会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比如做饭时候,帮忙择菜、洗菜,吃饭时候帮忙摆碗筷。用完餐之后,帮忙收拾桌面,洗碗筷,削水果等等。
主人送行的时候,不需要主人远送“留步,打扰了”等等。
一次,有个朋友来家里做客,顺手带走垃圾袋,给老妈留下来深刻印象,夸奖不断。后来知道她外出住酒店的时候也是这样,真是一个好习惯。
综上,去别人家做客,主要是有礼有节,尊重和欣赏对方,若再表现出愿意分担的意愿和动作,那么“好评”是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