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文章,我的读后感是,我对此文所有的观点赞同,文章成熟完整,文章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和爱,尤其最后一段:"最后,儿子,你一定要记住:即使未来你的人生完全不是我所期望的一番光景,我和你爸爸也都永远会站在你的身后。还有,风光的时候,记得俯首;最难的时候,记得回家。"我觉的人生的成长充满变数,更何况成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文化不高的父母并沒有对我寄于厚望,也写不出类似的信件,我唯一接受父亲的教育是每次父亲出海回家,总是和我交谈,无非是一些大道理,我似乎似懂非懂的感悟到一些东西,父亲没有和我弟弟和姐姐谈这些东西,我想他们也不会倾听这些老生常谈,我在上山下乡的农村时也时常收到父亲的信件,无非是父亲安慰一下我在农村极端困苦的生活,希望我早日回到上海,而我总是抱怨生活对我的不公,由于命运早早的把16岁的我扔进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奋斗和拼搏,我自己读书,思考,见识各种各样的人,拼命的劳作,感受饥饿和寒冷,经历穷困潦倒,口袋空空如也,衣不蔽体,流淌泪水和汗水,忍受屈辱,空洞的理想主义,等等,它们充斥在我的生活里,这一切的经历,让我拥有不屈的精神力量和不服输的性格,我沒有读过这位伟大母亲给儿子开出的这一长串书单和价值取向,但是回想起来,有几个作家是影响我的,曾国番的《挺经》,我从书中学到了隐忍,周国平介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让我了解了尼采思想的大概和重新认识全新的自己,德国哲学家尼釆的原著又让我拥有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和強力意志,从美国作家海明威作品中,我学会了如何拥有男人的勇气,从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著作中,我学到了什么叫強者和它的方法论,基本上真正影响我的就这几位了,其他的可有可无了,另外我读过的很多伟人的传记也影响过我,但不是决定性的,只是被他们的气质感染而己,我们要培养气质,然后配上思想,气质的本质是情感和思想的外部形态和表达,我读完这封信,我觉的即完整又完美,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看一下,只是加上二点:其一祖国召唤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力,其二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中国人应该的,真正有文化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真是好,孩子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很多东西,又不是父母能教的,需要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去悟出自己的道理,这些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
转载
孩子:
今天是你二十岁生日。月已经圆了,就如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而你已经去了远方,留我和你爸爸咀嚼自己生命中的秋凉。
这样的夜晚,很多想对你说的话好像就漂在窗外的月色里,我只是快速地把它们移到屏幕上,拼成我送给你的二十岁生日礼物。
记得小时侯你最喜欢过生日,曾经请求说:“妈妈,我好喜欢过生日,你可不可以给我多订几个生日?”——你以为生日就像生日蛋糕一样是可以自己去订制的呢!
你六岁生日临近时,我和你爸爸都忙得顾不上和你讨论过生日的事,你自己就在大院里向那些叔叔阿姨发出邀请:“明天我生日,来我家吃饭啊!”
你像风吹过一样把这个信息吹到了在院子里遇到的所有人的耳朵里,而我和你爸爸都还蒙在鼓里,直到在院子里遇上那些受到你邀请的人询问“生日宴”的地点和时间,我们才知道你已经在外面做了那么多“工作”。
我又好气又好笑,赶紧一一解释,收拾局面。回到家,我和你爸爸严肃地问你到底还向多少人发出了邀请,你脸红了,嗫嚅着说:“也没多少人啊,都是院子里的熟人……”
时光流逝如此之快,你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生动瞬间都还如在眼前,你已长成一个比我高大许多的青年,理性、隐忍地用话语或者行动化解着我和你爸爸还把你当孩子看待的那一种忧心。每一次送别,看着你头也不回地离开我们,我经常弄不清自己是失落还是欣慰。
那个小小的、在我的怀里见人就笑的孩子呢?那个灵活的、嘎嘎笑着满地爬滚的孩子呢?那个离开我一会儿就在卫生间、门后、床下寻我而后放声大哭的孩子呢?那个在被我第一次寄放到一户人家时伤心地一声声叫“妈妈”、哭得呕吐的孩子呢?
那个看着电视里的人物哭泣就伤心流泪的孩子呢?那个拉着我的手一路荒腔走板地高歌着“我们亚洲”去往幼儿园的孩子呢?那个深受随处可见的小广告的影响、在自己皮肤过敏时焦虑地询问“皮肤病就是性病吧?怎么办?”的孩子呢?
那个化着让我都认不出来的浓妆、站在六一儿童节的舞台上对我拼命做表情的孩子呢?那个读完插图本中国近代史后难过地对我说“我觉得中国就像个小孩子,大人想打他就打他”的孩子呢?那个读了几句《论语》后呵呵地笑着问我“古代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吗?”的孩子呢?
那个在班上的辩论赛中被对手当坏孩子举例而一脸通红陷入尴尬的孩子呢?那个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沉默不语的渐渐长大了的孩子呢?那个由于乒乓球打得好被低年级同学电话讨教之后故做淡然地告诉我们“哦,是我的粉丝”的孩子呢?
那个在冬天的夜晚靠在我的床头与我一起回忆小时侯的趣事、谈长大的烦恼的孩子呢?甚至,那个在一年前站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里沐着秋风与我挥手告别的孩子呢?
他被时光之潮挟裹到了何处?
过去二十年里,与你有关的点点滴滴已经刻在心间,这是爸爸妈妈的一份至为宝贵的财富;过去二十年里,你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是任何地位、荣誉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我们永远对把你带到我们生命里的命运充满虔诚的感激。
对于你的未来,我们有百般的设想。我们当然盼望你能够拥有世俗的成功,能够拥有一份让人歆羡的生活。但是,如果对这种成功的追逐让你感觉压抑、远离幸福,那么,我们只祈求你健康、快乐、有尊严地度过一生。
事实上,这样的期望是不低的。要保持健康,你必须凭借意志力,养成有益于提升生命质量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快乐,你必须有开阔的心胸,通达的视野,透彻的领悟力;要赢得一份有尊严的生活,你必须有立身之本,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能力。
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超越了功名利禄的自由境界。
真正的超越,须先经历。没有在名利场中走过的人,不可能真正参透名利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所以,我鼓励你在年轻时去追求成功,鼓励你用心积累自己的实力并且把握一切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实力,争取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而这与你大学期间的学业是紧密关联的。
你很聪明,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很强,这正是你的专业所特别需要的。但是,你过于散淡,只求应付好那些不得不完成的作业、考试和论文,对专业相关书籍的阅读、相关资讯的搜集基本上是忽视的。这很危险。
记得我跟你说过,大学入学时同学之间的学养差别并不大,但毕业时就高下分明了——全在于这四年如何度过。
专业学习,远远不止是熟读那几本教材,更多的应该是围绕专业,有计划地阅读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专著,有条理地积累相关资讯,有意识地关注学科领域领军学者的学术思想和前沿性的学术成果,有准备地参加类似于辩论赛这样的相关实践活动,有选择地去听有关的讲座,有目的地搜求国际范围内的有关研究动态和信息。
在这些过程中,掌握知识,更学习思维的方式、锤炼思维能力。
同等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来实现。
自你有了起码的阅读能力,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你读书,从经典童话开始,经郑渊洁、房龙、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到《爱的教育》、《双城记》、《儒林外史》、大仲马的小说等故事性比较强的名著,再到体裁、视角不同的各类历史读物,都以一种建议的口吻推荐给你读。
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是三国,二是二战,凡与此有关的书,你都不止读一遍。其间你还由于玩游戏而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一段历史充满好奇,托我给你找来相关的书认真地读……
应该说,在阅读的初始阶段,你的基础是比较好的。那么,进入大学,要读更多的书,文学、历史、思想史、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都应该广泛涉猎。这样的阅读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一时的现实的好处,但是对你生命的滋养是一辈子的,它会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智慧、从容、有力量。
而且,尽管阅读是一生都不应该停止的事情,但是基本的读书结构和趣味就应该在这一个阶段成型。有一些经典,在开始是让人很难进入的,但是别放弃,读下去,你会获得报偿,或者是思想的启迪,或者是人格的锤炼,或者是作者独立、自由的精神特质所带给你的完全异于你平常经验的惊喜。
每一种经典都如炎热沉闷的夏日午后的一场大雨,会洗涤你精神上的尘埃,让你的心灵重又变得清新舒展,充满生长的渴望。孩子,安排时间把那些我推荐给你而你又还没有读的经典都读一读吧,哪怕是一目十行地看过去,也是有益的。
可以这样来在底线上表达经典阅读的价值:有过这样的阅读历史的人,即使身陷困顿,也不会委琐和庸俗,身上也会散发一种让人觉得不可轻视的力量。
除了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人相处。
宽厚大度是与人相处时最重要的一种特质。聪敏、幽默或者有组织能力的人会成为人群的中心,但是宽厚大度的人会进入人的心中。
我知道,你对宿舍里一个同学,有很深的怨,而且,宿舍其他同学也与他结了怨。这样说来,这个孩子可能真有他自身的问题,但问题真的大到不可原谅吗?
在离开学校以后的人生路途上,你会遇到很多你不喜欢的人,但是,你不可能避开这些人。你可以不与他们成为朋友,你却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与他们相处,否则你自己会变成孤家寡人。更何况,能够在斗室之内共处四年,那是难得的、可以记忆一生的缘分。
所有现在看来大得不可消解的矛盾,分别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太微不足道。你不是一个器量狭小的孩子,但是,你的不计较只是出于你散淡的个性,还缺乏理性和情感的基础,所以,一旦有人冲撞到你的头上,你的愤怒就不可遏止地迸发出来,人家一时的错、那些性格和处事上的不合常情,都成了你不能予以宽谅的理由。
我不能强求你去喜欢这样的人,但是,换一种方式想一想,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以后的路上还会遭遇许多磕碰和坎坷,想到这一点,你的内心能够没有悲悯?在这四年里,你和其他同学都善待他吧,即使不能帮助他改变一些,在以后的风雨中,也有四年温暖的回忆可以给他一些慰藉和力量。
也许你听到有人说过,在当今的社会讨生活不能太宽厚,因为竞争激烈,宽厚的人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其实,宽厚不等于无能,我希望你宽厚也不是鼓励你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未战先退,因为那样也很难构筑起一份有尊严的生活。在正当的竞争中,宽厚的表现是严守规则,以磊落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机会。
很可能会有不守规则的人以突破道德底线的手段赢得机会,那也不值得歆羡,也用不着愤愤不平。因为人格一旦残缺,即如大坝溃决,无法修补,最终一泻千里。那样的所谓成功,是不会让人踏实的。
何况,生活的逻辑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品质变得稀缺,它就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珍惜。即使久不为人所欣赏,自己的一份坦然和平静,也是珍贵的报偿。而且,宅心宽厚能生快乐,发自心底的快乐有益于健康,你一生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一生平淡,都要把帮助那些身陷困境的人当成自己的本分。
你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来告诉我,班上有一个女生,家里只有奶奶和妈妈,妈妈有残疾,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奶奶捡废品维持。我听了心里很难过,从你的眼睛里我也看见了难过。
我对你说,你一定要多关心她,比如,她有没有钱交学费?她的生活中有哪些克服不了的难处?你可以向她了解后回来告诉我,我们悄悄地帮她。你点点头,迟疑了一下又告诉我:那个女生成绩很差,听说她是捡来的,脑子有点不灵光。
我看出来你并不想接近她,所以我耐心地对你说:这样的孩子更可怜,更需要帮助。你一定要多留意,如果有别的同学欺负她,你要站出来保护她明白吗?你是班长,班长就是要主持公道的,主持公道的班长才有威信。这回你点头时目光是坚定的。
几天后你放学回来告诉我,学校会在第二节课后给每个学生供应一份豆奶,明天让交钱。我问:那个家里很困难的女孩子,有钱交吗?你有没有问一问呢?你摇头,说明天问。
第二天,你回来告诉我,对于那个女同学那样家境很困难的,学校免收豆奶钱。看得出,你松了一口气,因为你还是不愿让同学看见你接近这个大家都疏远冷落的女生。
我提这件事是想在你心智已经成熟的今天再次提醒你,帮助困难中的人,固然不必大张旗鼓地炫耀,但也绝不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有人笑话你或者质疑你的动机,那是他心智上的尴尬。
从自我的角度来说,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你的环境就会和谐,你的生命就会处在一种善意氤氲的场中。而且,给予真的比获取更快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的,妈妈希望你以后有更多这样的体验。
我写了这么多愿望,并不是要求你做一个完人。我仍然只是希望你一生能够活得踏实、有担当、有尊严。
最后,儿子,你一定要记住:即使未来你的人生完全不是我所期望的一番光景,我和你爸爸也都永远会站在你的身后。
还有,风光的时候,记得俯首;最难的时候,记得回家。
还有,生日快乐!
妈妈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