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总体评价很高,收视率也很高,说明大众这几年谍战片的鉴赏水平在往上趋同,不同于其他各种类型片的分化。
可能这几年传媒对这些史料的譬如有关。
当然吐槽的也不是没有,包括我也说过,有个情节设置不合理,老纪在图书馆安排朱怡贞撤退是很有问题的,不符合老地下工作者领导身份。
但是我只是这样分析一下,并不妨碍我对这部剧的喜欢,也不因此诟病,我只是觉得,可能大家理解上不太一样吧。
譬如蓝心洁下药,既然说是氰化钾,而且毛巾上洒了不少,陈默群又是吸,又是擦的,竟然只是轻微中毒,这个说不过去吧?想想当时李士群被日本人下药,一个细菌性毒药,牛肉饼吃了一块,而且马上吐掉还洗胃,三天后还是死于苏州。这个细节说服力不强,如果要设计他死里逃生,应该是嘴唇碰到一点点什么,或者不是氰化钾之类的毒药还好说。
另外就是那只打坦克的大口径枪,号称可以在坦克里不断反弹,使车里的人无一幸免。但是一枪就穿出了车,这个没问题,汽车还是薄,但是林楠生说,我装药装多了,这是什么台词?子弹现做的,还是台词先加的?
最不可思议的事林楠生抓住了宋宪成,说出告密的是王站长,这时候的林楠生虽然还是不是绝对的老练,但也不至于幼稚到抓宋和王对质。这个桥段也不够精细,毕竟不是来自小说,是编剧的先加,不够精细。
王世安当场灭口
也许编剧是想通过这个说明林楠生还是冲动,但从林楠生前面的进步来看,经过四五年历练,经过腥风血雨,尤其是陈默群来而复叛的过程,怎么可能不假思索去带人和上级对质,他又不是一个没脑子的人,本身善于分析。按道理起码是设个局,暗里让宋去敲诈,然后抓住把柄,或者看到宋被灭口,可以洞悉真相。
尽管这个真相如顾慎言所言,没有意义,没有证据,但对林楠生转变应该更有价值。
不顾这也是我看剧的一点感受而已,不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