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孩子处在一个“自我中心思维”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凡事只能从自己的立场和需求出发,看不见他人的立场和需要,因此会出现大人眼中所谓的“自私”行为。
我们知道孩子处在这个时期,是要家长能理解孩子的“自私”,并尊重孩子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尊感。心理学家发现,自尊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在孩子4岁前就已出现,幼儿已经有了几方面的自我评价,如功课优秀、结交朋友、与父母相处和友好对待别人。自尊感是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心理基石,是培养所有良好性格的基石。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自尊感:
①鼓励孩子主动学习生活新技能,尝试完成生活中的新任务,孩子要尝试时不要阻止
②鼓励孩子学习与陌生小伙伴互动,成为朋友
③引导孩子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一两个值得骄傲的兴趣和课余活动能力
④允许孩子犯错,不要过度看重结果
我们知道孩子处在这个时期,不是为放任孩子的“自私”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而是要正确引导孩子从“自私”过渡到“共情”,不然就真长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了。共情是上天赋予孩子的又一项生命潜能,它是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重要动力。只有孩子具有亲社会和利他意识后,他才能顺利融入集体、开展社会化活动。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社交的,虽然“自我中心思维”强大,但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已处在萌芽时期,家长可以有意识、分阶段帮孩子建立合作游戏规则,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建立很有帮助。
假象分享游戏
轮流代替分享
在分享游戏中植入规则
我们培育孩子亲社会和利他的意识,就是在帮孩子成为一个更容易融入集体、获得高自尊的人。